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1922年春于右任望五丈原怀古

  本报记者张家旗
  《望五丈原》
东风吹雨过岐阳,
五丈原前作战场。
乱久遗黎粗有备,
征繁中岁已成荒。
力穷西北思《秦誓》,
泪洒英雄念武乡。
惆怅车辚声不作,
长途惟见月苍苍。
  这首诗是1922年春,于右任在凤翔时有感而发写出来的。那个春天,对于于右任来说是个艰难的季节。
  时间回到1917年。那一年,陕西人焦冰受孙中山之命两次回陕组织护法军,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展反对段祺瑞和陈树藩的斗争。随后不久,陕西靖国军成立。靖国军成立后,很快发展壮大。但由于所属部队来源不同,导致各自为政,纪律松弛。为了进一步发展,1918年夏天,还在上海的于右任被邀请回陕西老家。于右任回到三原后,立刻联系靖国军各路将领,成立了陕西靖国军总司令部,于右任被公推为总司令。
  在那个年代,陕西在护法军政府与北洋军阀政府的对峙中处重要地位,关中各县几乎沦为战场。由于敌人人多势众,靖国军渐渐处于劣势。到了1920年,靖国军只能守着越来越少的地盘艰难度日,陕西军政府操持在陈树藩之手。甚至到了1921年,靖国军将领胡景翼通电取消陕西靖国军,许多部队被冯玉祥吸收。于右任也只好离开司令部。
  当时在靖国军担任军职的杨虎城坚决反对被收编,于是率部转移到扶风、武功一带。1922年,杨虎城敦请于右任恢复靖国军总司令部。因为扶风、武功一带离敌太近,1922年的春天,于右任带着靖国军司令部转移到了凤翔。这段时间,于右任在凤翔去过东湖、看过美景,还眺望过五丈原,写下了不少诗篇。这其中就有上文提到的那首《望五丈原》。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等待靖国军的并不是大捷,而是军事失利,靖国军面对的局势也越来越艰难。春天还没过完,于右任和杨虎城就被迫“分道扬镳”。于右任离开凤翔去上海,杨虎城则经麟游、礼泉、乾县等地到陕北。靖国军的历史也就此结束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