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从收音机到互联网
白彩茹
  听收音机是我童年的一大乐事。每天清晨,父母总要在六点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开播前起床,一边听广播,一边生火做饭。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听着那个黑匣子里传出的声音,觉得格外神秘和好奇。父母常常听着广播吃完了早饭,之后便会下地干活。
  1998年,自从我家的那台硕大的半导体收音机再也出不了声之后,我们的生活一下失去了不少光彩。后来,爸爸不甘心那么大的半导体收音机就这么轻易地坏了,便请人修了一下,居然又听了大半年;后来彻底坏了,家里又突然感觉少了些热闹,父母也好像沉默了许多。
  我去西安上学时,给爸爸买了一个德生牌收音机,小小的,能拿在一只手里。怕他舍不得用电池,同时给他买了一个电源适配器和一打五号电池。于是,无论早晚,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在家还是下地干活,父亲和收音机总是形影不离。因为小巧,方便携带,随便一个口袋都能装得下,在庭院腌咸菜、串辣椒、拾掇农具,或在农田掰玉米、割麦子时,都会看到父亲一边忙碌一边听收音机,那台小小的收音机总会被父亲放在不碍事的角落里,声音清晰而响亮地在院落里飘荡;我和姐姐干活时,耳朵总被收音机里的声音吸引过去,而放慢了干活的节奏,父亲却从不因此训斥我们。
  父亲最爱听的节目是评书类,我们扶风方言叫“说书”,单田芳、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等名家,父亲如数家珍,对他们的声音、代表作了如指掌。受爸爸的影响,他听我也听,所以我从中就学会了很多道理。
  慢慢地,我因为忙碌,而渐渐远离了收音机。过了几年,电视机走进了农家,可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村里只有一台黄河牌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记得那时,陕西电视台每周六晚上播出电视剧《大侠霍元甲》,村里男女老少都跑去看,满满一院子的人真是热闹极了。
  1999年,在外打工的弟弟在宝鸡花了2100元钱,背回来一台18英寸的康佳牌彩色电视机,我们在自家院子里竖起一根十几米的长杆,上面绑了铁丝作天线。能在自己家里看上彩色电视,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后来,我结婚时买了台29英寸的数字平板电视,还接上了有线电视,可收到50多套节目。
  2010年7月,我与丈夫商量,用4600元买了一台联想牌电脑,并装上了宽带。如今,以前由于写作磨出老茧的手指,现在只需轻敲键盘、点击鼠标,稿件就通过自己的邮箱或QQ传了出去,减少了跑单位借传真的不便,再也不为赶在邮局下班前寄信而手忙脚乱了。更为可喜的是,通过视频对话,对方仿佛就在眼前,显得那么亲近。
  几十年来,人们从听收音机到看黑白电视,再到用上彩色电视机、平板电视、电脑、手机,中国人的梦想一次次变为现实,这正印证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