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火塘中的乡愁
◎李敏
  乡愁是远离故乡游子的牵挂,是浓浓的乡音,是妈妈灶房飘出的饭香,是儿时玩伴淘气的嬉闹,是氤氲在心底无法割舍的那一份浓浓的情怀……
  火塘又叫“火坑”,有的地方也称“火铺”。火塘在我的老家基本上是家家必备的,其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家乡的居民依山而居,以前多以打猎为生,火塘可熏制野味、烹制美食等,是居所内重要的设施。
  火塘一般建在厨房内(与厨房一体,也有独立建设的),在地面开挖一个一米见方的坑,四面用平整的石条压边,一般火塘的一面与相邻正房墙体部分相连,这样既保证了取暖、做饭之用,也兼顾了暖炕的作用,一举两得。
  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个很大的火塘,一年四季火都未曾熄灭过,在火塘上方从房顶垂挂下来几个铁链条,悬挂着几个大小不等的黑色吊罐(一种烹饪的器皿);在火塘上方的房梁上架着一个铁丝网,上面总放着熏制的豆腐干、腊肉、干果等。婆很多时候总喜欢用吊罐做饭,很少用灶台,有时是一罐香喷喷的米饭,有时炖一锅野猪肉、腊肉或别的什么野味,火塘里总是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火塘周围聊着家常,饭菜的香味总是萦绕身旁,对于还是孩子的我们实在是诱人,总是不停地嗅嗅吊罐里的美味,垂涎欲滴。
  火塘是产生美味的地方。腊肉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美味,悬挂在火塘的上方,经过一年时间的烟熏火燎,腊肉变得黝黑透亮,用铁吊罐经过几个小时的炖煮,沁香扑鼻。红薯、土豆、玉米、鸡蛋,但凡能吃的东西都能在火塘里烤出不同的味道来,特别是婆烤的“烧饼”,用菜叶将揉好的面饼层层包裹,盖上火热的炭灰,不一会儿便可闻见香脆的味道。“烧土豆”是另一种美食,每每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哪怕是刚放下碗筷,在火红的灰里埋上几个土豆,那香甜的味道立刻会让你有饥肠辘辘的感觉。“烤玉米”再平常不过了,做饭的间隙掰几个玉米棒子,放在火塘边沿,几次翻烤,焦黄、可口的烤玉米便好了,真的不亚于街市上卖的烤玉米。山里人的生活是单调的,总是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但山里人的食物因为有了火塘而变得丰富,一个红薯、一把豆子、一条鱼、一块肉……都能在烟熏火燎中烤出无比可口的美味来。
  火塘凝聚了亲情与友情。清晨,一家人的热闹便在火塘周围蔓延,温水、洗漱、吃早餐……特别是太爷爷熬制的浓茶,浓浓的苦涩、沁香与旱烟味混合着饭香,弥漫着家的味道,久久不散……傍晚,牛羊入舍、鸡鸭息鸣,一家老少围坐在火塘边,说说笑笑、聊着家常。每逢乡邻来访,热热闹闹围坐火塘旁,点一锅旱烟、熬一壶浓茶,红红的火苗映衬着一张张脸庞,其乐融融。火塘是家里最有温度的地方,有了它家便暖暖的。
  如今,火塘已经随着岁月的变迁消失在现代文明的长河里,在袅袅炊烟中,依稀嗅见那远去的烟熏的味道,或浓或淡,化作我的缕缕乡愁,历久弥新……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