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社会新闻
第06版:公益广告
第07版:综合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文化周刊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专版
标题导航
|
看露天电影
两代乡医情
秦商史话
红船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两代乡医情
张平
我的母亲在岐山县五丈原镇同星村卫生所工作了33年。
1973年,母亲19岁。因母亲上过几年学,识得几个字,之前也给生产队卖过菜,会算账,村卫生所的领导到家里找她,说所里缺一名妇幼工作者,让她去。就这样,母亲干上了基层妇幼工作。其实,母亲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水平,进了村卫生所后,每天都要和文字打交道,于是她一有空闲就看医学方面的书籍,遇到不会的字就请教同事。母亲心里始终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学好,不能让人看笑话。
1977年初秋的一天,村上领导来找母亲,说选她去县里接受培训,要培养她成为接生员,母亲高兴得不得了。在县医院,母亲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学习,又到西机医院妇科实习,学习接生方面的知识。经过为期8个月的培训,考核合格的母亲就成了村里的接生员。
在我的记忆中,有时是早上,母亲正在做饭,突然有人来找她,母亲立马把围裙一解,背起医药箱就出去了;有时是深夜,我在睡梦中隐约听见有人在窗外叫母亲接生,然后是母亲开门出去的声音,接着听见村里狗吠……第二天一早起来,不见母亲,我就知道她接生还没回来,就自己做饭吃。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顺产、难产一次收费0.5元到1元不等。钱虽然不多,但仍有家庭拿不出来。母亲并没有放在心上,她晓得大家日子艰难。
30多年的接生工作,经母亲手接生的孩子有400多个,其中有难产的,但在母亲手上没有发生过产妇和婴儿死亡的事故。遇到难产,尤其是胎位不正、骨盆狭窄、失血过多等,就要把产妇送到镇上或县上的医院抢救。产妇的家人用架子车拉着产妇,要走二十多里的土路,母亲就背着医药箱在后面跟着。她是扁平足,但走山路或坡路步伐仍然很快。来到医院直到母子(女)平安,她才长出一口气。
看到母亲这样劳累,我心疼地问她:“您这样出去给人接生,不觉得累吗?”母亲莞尔一笑说:“怎么会不累?不过,当你看到一个个小生命的降生,发出人世间第一声啼哭时,再累也都觉得值了。”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母亲渐渐淡出为乡邻接生的行列,乡邻们生孩子也多选择去正规医院。
时间如白驹过隙,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到了2006年。母亲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生活,也为了给年轻人施展才能的机会,她选择提前离岗。我的妻子从卫校毕业后接替了母亲的工作,成了一名乡村医生。在母亲的支持和鼓励下,妻子于2006年秋季报考了全省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为了这次考试,妻子提前半年买了复习资料,有空就去钻研业务,做题备考。在那半年时间里,她白天既要处理卫生所的事务,看病人、写记录、填报表、整理档案,晚上又要复习考试,经常学习到后半夜。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年考试,妻子以高分顺利通过。直到今天,全镇乡村医生中有此资格证书的也只有4人,因为那时的录取率只有20%。
有了这个证书就有了处方权,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医生了。妻子一直负责村里的妇幼工作,并获得镇卫生院多次奖励。在这个岗位上,她已默默坚守了12年。“以天使之心悬壶济世,以善良之本立身于世。”母亲和妻子不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么?
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了,祖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改革不断深入,国家对乡村医生的养老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母亲如愿领到了养老补助金。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母亲和妻子找到了人生的快乐,得到了乡亲们的尊重,无怨无悔地奉献了青春。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