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本期发布:
下海
本报记者巨侃

  改革开放语境中的“下海”,意味着放弃传统体制里的各项保障,到新的经济社会空间里去从事风险和回报都非常高的商业活动。当大多数人还在计划经济的温室里观望时,最先从国有单位辞职从事商业活动的“下海”者确实有一番“弄潮儿”之雄风。
  “宝鸡的‘下海潮’,始于1988年遍布街头的全民练摊。”网民“皇家城堡”回忆,那一年市区经二路整条街上都是摆摊位卖东西的人,可以说是人挤人、人挨人,盛况空前。西安康复路批发市场被宝鸡的进货者踏破了门槛。以前还谈钱羞涩的宝鸡市民,见面打招呼大大方方地问:“今天卖了多少钱?”
  练摊只是下海的前奏。1992年之后,大批国家干部和知识分子投身私营工商界。宝鸡力兴钛业公司董事长赵力回忆,他1993年下海时,只带着不到3000元的积蓄开始创业。第一笔生意赚了500元。那一天,他手里攥着500元往家走,路过一家月饼店,把500元全都买成了月饼。回到家,他把这些月饼有的两斤一包、有的四斤一包。包好了就带着月饼出门,见了熟人就送,就这样500元的月饼很快被送光。赵力说,一开始他并没有多想,只是希望朋友们能分享他初次成功的喜悦。没想到这些送出去的月饼仿佛散出去的宣传名片,为他带来源源不断的信息。
  下海成就了一批风流人物,如个体户、民营企业主、国企改革家、下海创业者、农村大包干承包者、边贸开拓者等,他们的经历,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生动记录。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