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廉政广角
第04版:水润宝鸡
第05版:社会新闻•广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专题
第11版:专题
第12版:专版
标题导航
|
令人难忘的时代名词
三转一响
七十二条腿
万元户
下海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万元户
于虹
“万元户”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流行词,是让许多人羡慕的称谓,它也掀开了中国人致富潮流的序幕。那时哪个村里要是出了个“万元户”,在十里八乡都会引起轰动。如今74岁的王正德老人,称得上是当时太白县靖口镇第一个“万元户”。
时间回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带来了全新面貌。对于太白县靖口镇关上街村来说,由于地处偏远,信息闭塞,当地群众在改革开放后还是以务农为生,但这样的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1986年,还在农机站上班的王正德因负责卖拖拉机,联系了一位扶风的客商,这个扶风人来到村上后,看到村里的情况对王正德说,“外面现在人人都在做生意,特别是布匹生意很能挣钱,不如你跟我出去买布回来卖吧。”王正德听了这个人的话后,动心了,因为那时候他家里一年收入只有1000多元,还有三个孩子要养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于是他想都没想便把家里仅剩的930元全部揣在兜里,和这个扶风人去乾县批发布匹了。
走出村庄的王正德看到外面发展速度很快,乾县是附近最大的布匹批发市场,来这里的客商络绎不绝。而他拿的930元也只够买一捆布,当他把批发回来的布在村里的集市上展出后,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那时候人们都不买成品衣服,都是买完布找裁缝去做衣服。不到半个月,王正德就把所有布卖完了,卖了1500多元,他又拿着这些钱去买布然后回来卖。就这样,当年不到半年时间,他就挣了7000多元,很快积累了万元财富。
王正德算得上是镇上第一家“万元户”,他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村里好多人都对他家羡慕不已。渐渐地,村里就有四五家也开始卖布了。有经商头脑的王正德决定不做布匹生意改开小卖部。而这家小卖部也成为镇子上第一家商户。此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做生意,渐渐地村子里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