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专题
第07版:连载•广告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文化周刊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猕猴桃的节日
老宅盖起新楼房
桥的变迁
从矿石收音机到液晶电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从矿石收音机到液晶电视
陈湖
我的家乡在秦岭北麓的尖山脚下,上世纪60年代末,村上的表哥家买了一台矿石收音机,土屋的房脊上竖立着一根木杆,木杆顶端用细铁丝扎着一个网状的天线,天线连接到屋内的一个塑料盒子,盒子再接着两只耳机,戴上耳机就能听到播音员和唱戏唱歌的声音,村里的乡亲们不知道它叫“矿石收音机”,却称之为“洋戏匣子”。
下午放学回家后,我和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跑到表哥家,按先后顺序轮流戴着耳机听。小孩子好奇心强,我们对此感到十分稀罕——这小小的耳机里竟能传出这么美妙的声音!那年月,乡亲们吃的是大锅饭,连肚子都吃不饱,生产队里十户社员九户穷,因表哥是医生,家境才比其他人殷实一点,其他人家想有一台这样的“洋戏匣子”,那可真是奢望。
1974年,我在相家庄中学上高中,学校里有一台小小的黑白电视机,放在两间平房大的会议室里。晚上下自习后,老师允许我们看半个小时,电视信号很差,图像模糊不清,时而有时而无,满屏幕的雪花,调试的老师手忙脚乱地扼腕叹息却又无能为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1982年家乡打破了“大锅饭”,家家分有土地,户户分有牲畜,多年来为吃饭穿衣犯愁的乡亲们一下子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土地上种粮食、杂果、蔬菜,养畜禽。几年时间,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先富起来的乡亲中有人盖起了砖木结构的大瓦房,购买了黑白电视机;到90年代初期时,村里的大屁股黑白电视机已比较普遍;到90年代后期,有人把黑白电视机换成了彩色的,但依然不易搬动又占地方。
迈入21世纪后,随着党的各项富民惠农政策的实施,家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步子迈得更快。乡亲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如今,家乡昔日低矮破败的土屋旧房已经难以寻觅,一排排新建的房舍鳞次栉比。特别是2010年以来,乡亲们大力种植白皮松,如今的家乡无论是小河两岸的平地,还是山岭上的坡地,目之所及,全是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白皮松。白皮松成了我们村的特色产业,我们村也因此成了渭滨区的白皮松种植基地。白皮松给乡亲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这几年村里买小车的人家越来越多,乡亲们将以前不同规格的电视机早已换成了图像清晰的液晶大彩电。
从矿石收音机到液晶大彩电,我深深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四十年的变化确实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