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社会新闻
第05版:西秦视点
第06版:专题
第07版:连载•广告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文化周刊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专题
标题导航
|
猕猴桃的节日
老宅盖起新楼房
桥的变迁
从矿石收音机到液晶电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老宅盖起新楼房
邢军
我和先生的老家都在岐山县益店镇,我的老家距离镇上有五公里的路程,先生的老家离镇上近一些,不到两公里,交通还算便利。公公退休后和婆婆一直住在老家,我们的儿子出生后,他们便锁上家门,一起来到城里帮我们带孩子。转眼间,已经过去快二十年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下雨天深一脚浅一脚艰难踩着泥巴行走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每家每户都安装了自来水管,结束了过去挑水吃的历史;村子里每户人家门前都有整齐划一的绿化带,绿化带里栽植着不同的树种,春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前姹紫嫣红;村里几乎家家都盖起了两层高的新楼房,大门楼足足有三米多高。站在村口放眼望去,好不气派!
看到老家现在变得越来越好,婆婆终于按捺不住许久以来的冲动,多次要求回老家重新盖房子。她是个很要强的人,总觉得村里人都盖起了二层楼,就算我们不经常回家住,老宅低矮的旧房子也是给祖宗脸上抹了黑。
去年过年的时候,婆婆要求召开家庭会议,让大家表态要不要翻新老家的房子。我们家五口人,加上已经出嫁的小姑子,也就六口人。公公、我和先生的意见一致:这么多年都在城里住,老家一年也回去不了几趟,重新盖房子实在没有必要。婆婆一看三个人持反对意见,她无奈地把头转向我儿子说:“狗娃,你说咱家盖不盖新房啊?”婆婆看孙子的眼神充满了光亮。儿子笑着说:“奶奶,我意思您别受累了,咱们住在宝鸡多好啊,重新盖房子太麻烦了,花这冤枉钱还不如您和爷爷出去旅游呢,再说,我以后肯定不会回来住的。”我分明看见婆婆眼中的失望,她的眼睛恢复了暗淡,转头又问女儿:“你说,盖还是不盖?”我的小姑子也说:在老家盖房子没必要。婆婆低头不语。一场家庭会议不欢而散。
去年秋天,村里的干部打来电话说,村上让登记装暖气和天然气信息,问婆婆什么打算。婆婆当即表态:装!
那是个周日的中午,我们吃完午饭,婆婆兴奋地宣布:回家盖新房!她对我和先生说:“我这次不和你们任何人商量,我盖房不要你们的钱,也不需要你们同意,只是说一声,你们知道就好。等盖好了房子,我和你爸回老家养老去。”想必婆婆一定是和公公私下里商量好的。我眼前浮现出那次家庭会议后婆婆失望的眼神,不忍心再反对,就对婆婆说:“妈,我同意盖房子,不过钱,我们还是要出的。”先生笑了笑,也不再反对。
听先生说,他家老宅的旧房子是1986年村里统一搬宅基地的时候盖起来的。之前,村里人都住在老宅基地的土窑洞里,虽说窑洞冬暖夏凉,可是条件很差,窑洞低矮光线不好,空间又小,加上漏雨,容易滑坡等,人们不得不搬到崖上来,另择一宽阔平坦处作为新的宅基地。三十多年前盖房子,家庭条件好的人家盖的房子是砖木结构,房屋的墙壁、梁柱等承重结构是用砖砌成,而楼板、屋架等用木头搭建。条件差点的就盖土木结构的房子,这种房子用黏土加以夯实做成房屋墙体,以木头为梁,以瓦为盖。那年在新宅基地上,先生家的老宅盖的就是砖木结构的两栋房子,前院是一栋青砖瓦房,后院是一栋红砖瓦房。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雨,这两栋旧房任劳任怨依然矗立在院子里。但是,老房子与村里其他人家充满现代化气息的二层楼房已经相差很远。
2018年春节还没过完,婆婆就催我们送她和公公回老家盖房子。正月初七我们一家人回去,和盖房的匠人签订了合同,所有工程全部打包出去,过了正月十五就动工。
拆旧房,填庄基,盖新房,实在是一项艰巨的工程。虽然是全包出去,但是公公婆婆要帮干活的人烧开水,帮他们找需要的琐碎东西,偶尔还要给不方便回家吃饭的匠人管饭,每到周末我和先生便开车赶回老家帮忙。
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本来就不是很好,可是盖房子的时候,她好像一下子年轻了许多,精气神十足,整天盯着干活师傅们问这问那,唯恐师傅把活干不好。听公公说,婆婆饭量好了很多,这不仅仅是因为运动有益健康,在婆婆眼里,这是在完成她多年来的夙愿,实现她的梦想。
历时两个多月,新房终于基本竣工。新盖的楼房呈刀把形状,上房一层有三个卧室、一个客厅、一个卫生间,侧房也就是刀把的部位是厨房和餐厅。二楼也很宽敞,家里来十多个亲戚朋友聚会,居住绰绰有余。楼上楼下朝向院子的所有墙面都贴上了淡黄色带花纹的瓷砖,和屋檐上红褐色的瓷砖相映衬,非常漂亮大气。
我一直不明白,在城里已经生活了快二十年,婆婆为什么还要在老宅院子里盖新房?她明明知道我们不会经常回老家居住,为什么还要精心布置每一间房子呢?看着婆婆因劳累略显憔悴的脸上乐开了花,我好像找到了答案: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对老人来说总是他乡,即便住进高楼大厦他们永远只是过客。如今,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一排排高大气派的楼房,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柏油路,一行行修建整齐的绿化带,一棵棵开满鲜花的风景树,一片片郁郁葱葱的良田,透过茂密的树叶洒下的一缕缕阳光……这里的一切,无不唤起老人对家乡、对故土的眷恋,而这些又何尝不是我踏上归程的向往呢?
坐在老宅新盖的楼房前,我微微闭上眼睛,轻轻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山水田园的画卷里:老人们坐在大门前聊天晒太阳,先生在田间耕作,我洗着衣裳,村里儿童嬉戏,鸡鸭成群……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