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0版
本期发布:
凤鸣岐山礼行天下
——《印证周礼》序言
  ◎罗新远
  石鼓堂主曹宇先生的《印证周礼》即将付梓,嘱我为之序。诚惶诚恐,欲加推辞,但雅意盛情难却。
  二〇一八年三月在岐山石鼓堂拜会堂主曹宇先生,面赠拙作《周礼村落》一册与主人,曹宇先生兴之所至,挥毫泼墨,书朱熹《观书有感》诗一首回赠。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西北政法大学、陕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共宝鸡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周文化及乡村旅游发展高峰论坛暨《周礼村落》首发式”举行在即,恰逢《印证周礼》已是最后一校,即将出版发行。曹宇先生嘱序,虽言不急,但殷殷之情使我不敢丝毫怠慢。适逢新时代力倡文化自信之际,《周礼村落》与《印证周礼》相继问世,恰逢其时。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及民族精神之独立。《印证周礼》追根溯源,探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非同寻常。
  周文化是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立德化民的深邃智慧。周礼则是周文化的核心要义。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周礼不单是一种经典的礼仪形式,还是一套约定俗成的制度化的生活方式,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钱穆先生云:“要研究中国社会史,不得不了解在中国社会相传所重视之礼。”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周公“建官立政、制礼作乐”,奠定了几千年中华文明优良的基础。礼乐文明乃是周人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唐代以前,中国两大圣人,首推周公、孔子。唐之后,周公淡出中国官方的圣坛,改推孔子、孟子。但周公所制之礼却一如既往地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进程。《印证周礼》充分挖掘周文化智慧宝藏,存史资政,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化人,可谓功在当代,泽被后世。
  宋代以后,张载关学对关中大地的文化影响深远。张载关学的哲学思想虽然强调“以气为本”,但在社会实践中非常重视“以礼为教”。张载的“礼为本”“尊礼重周”的观念为历代关学弟子所承继。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来成为关中学人的文化使命。历代关中学人特别重视礼的教化作用,并“以礼为教”,躬行不辍。我仔细阅读了曹宇先生的《印证周礼》,心中感慨,曹宇先生不正是秉承先贤“以礼为教”,薪火相传的道统使命吗?《印证周礼》当是曹宇先生多年的心血之作。
  欲使参天大树枝繁叶茂,必先固其根本;欲让文化长河川流不息,当常浚其源泉。《印证周礼》以西周人物、典故、周礼、周易、《诗经》、周原文物、遗址等内容编撰成册,深入浅出,雅俗共赏,集人物、故事、篆刻、书法于一体,相映成辉。《印证周礼》当是繁荣中华文化的固本之作,疏浚中华文明源泉的扛鼎之作。
  曹宇先生年逾古稀,老骥伏枥,不坠青云之志;归隐西岐故里,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弘扬周文化竭其所能,为传承周礼鼓与呼,为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独立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不遗余力。可钦可佩!
  当曹宇先生《印证周礼》出版在即,我乐于为之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