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数字代沟呼唤家庭网络教育新理念
  如今,“手机争夺战”“网络保卫战”在不少家庭上演。父母责怪孩子沉迷网络,孩子埋怨父母跟不上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正在对传统亲子关系产生影响,亲子间“数字代沟”的形成,呼唤家庭教育新方法和新理念。
  拦不住的网络潮流
  “我曾经刻意推迟女儿的‘触网’时间,但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临了。”在日前于中国科技馆举行的“DN.A网络素养公开课”上,一位家长说,“之所以对孩子接触互联网有恐惧感,是因为我们不是‘网络原住民’,我们在成年之后才开始接触到这个新鲜事物。”
  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大都从小接触网络,于是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时代的孩子称为“数字原住民”。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分享的数据显示,平均有超过28.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网络使用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达到31.6%。在10岁,已有30.8%的儿童会在网络上主动加网友、QQ群或微信。到14岁,儿童在媒介使用各种行为的关键指标就已超越了他们的父母。
  网络潮流,远非父母可以拦截或阻挡。
  呼家楼中心小学校长马骏认为,“如果我们拒绝孩子与网络的联系,我们就是在剪断孩子飞往未来的翅膀”。
  避免陷入亲子关系误区
  通过十年的调研,张海波发现,普通家长面对网络亲子关系往往存在四个误区:一是“不了解”,不了解孩子在网上做了什么、和谁聊天;二是“差关系”,无论线上线下,家长都没有与孩子建立非常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缺引导”,把手机和平板电脑交到孩子手中时,没有约定时间和内容,没有给予有效的引导和教育;四是“坏示范”。
  “这些原因导致孩子们的网络沉迷和成瘾现象,甚至带来了一些恶性事件。”张海波建议,要成为数字时代的好父母,就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网上生活、及早培养孩子上网的好习惯、适时增强孩子的网络素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屏幕前做好榜样。
  作为一名游戏制作人,李涛从小就带着儿子一起玩游戏,但他告诉记者,孩子并没有沉迷游戏中,“对他来说,游戏就是他的娱乐方式之一”。
  李涛说,他上学时一度因为爱玩游戏而和父亲闹僵。长大后,在对待孩子和游戏的关系时,李涛不愿重蹈自己小时候的覆辙。他告诉孩子,游戏是一种平常的娱乐行为,不要有罪恶感,也不要沉溺其中。他让孩子学会安排时间,把游戏作为一种奖励,并帮助孩子挑选适合玩的高质量游戏。
  李涛说,要让孩子的生活有游戏,但不只有游戏,“内心富足的孩子不会沉迷游戏”。
  用高质量陪伴引导孩子
  在这堂公开课上,腾讯集团副总裁发出了一封给孩子和父母的公开信。信中提出“每周一小时,不插电的陪伴”的倡议:希望孩子们和父母一起约定,每周至少一小时,大家一起放下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看书、玩耍,充分享受一段纯粹的亲子时光。
  慕尼黑大学博士、心理咨询师高璇认为,应该多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其关键是高关注、有回应、不干涉、孩子自由度高。
  “父母的陪伴、引领、关注、沟通,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资源。”她建议,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样,与孩子保持沟通,引领孩子和现实生活连接,为孩子挑选好的游戏,同时与孩子约定建立清晰的游戏规则。
  (据新华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