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社会新闻
第06版:专题•连载
第07版:广而告之
第08版:文化周刊
第09版:文化周刊
第10版:文化周刊
第11版:文化周刊
第12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老西府人生活中的
石硾子筑墙建屋的利器
石碌碡收获庄稼好帮手
石窝窝太白人的一口锅
石碾盘西府味道它碾出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石硾子筑墙建屋的利器
本报记者陈亮
西府人把这个词叫“chui”子,查来查去不得真谛,就用“硾”代替,是一样的,就是在木头支架上安装的石头夯头。
古公亶父刚到岐山下的时候,还没有具体的纪年。到一个新地方就得盖房子,怎么盖?“其绳则直,缩版以载……筑之登登……百堵皆兴”,《诗经》里详细记载了盖房子的工序,先测量规划,用绳子吊出垂直线,固定夹板,往夹板里填土,开始“筑”,“筑”为啥“登登”?这是象声词,筑城主要是用硾子夯土,夯得结结实实,风雨不侵。
从那时候起,西府人的生活就离不开打夯的石硾子。
万里长城就是用这样的石硾子,一下一下夯打出来的,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护着中原百姓不受胡人侵扰。不过有趣的是,西府农村几千年来却一直使用着一个来自长城外的建筑材料——胡基。
之所以认为它来自长城外,是因为这种建筑材料最适合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在青、甘、新、宁诸省区的偏远农村,至今仍广泛使用。
“踏胡基”的工具就是石硾子,上了年纪的人都还记得这种重体力活儿的辛苦,把生熟土拌上麦秸,倒进40厘米见方的木头框架里,提上沉重的石硾子,一下一下夯瓷实,一个壮汉一天要打几百个。“胡基”能够代替昂贵的砖用来盖房子,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只要有力气,就能获得遮风避雨的家。包括房子外面的院墙,也是用最古老的方法夹板夯土筑成。可以说,这个看起来粗鄙的石硾子,把平铺在地上的黄土,变成了立体的城郭宫室。
石硾子在为西府人提供了住所的同时,也提供了安全保障。在战争频繁的历史时期,西府人用石硾子夯出了堡子,壁垒森严。堡子里生活设施一应俱全,遇到危难,关上大门数月都可以自足。
宝鸡周秦文明遗迹遍地,连普通农民都知道哪块地里庄稼长不好是因为地下有“宝”,“宝”是古代人墓穴里的陪葬品。这些墓穴的地面,在挖成后被用石硾子细细夯过,掩埋的时候也一层层地夯实,不会渗水,不渗水的地面庄稼当然长不好。跟随西府人一生的石硾子,最后也给人营造了一个安稳的归处。
严冬,西北风从缝隙里穿透“胡基”垒成的土墙,在屋里四下逡巡。西府的娃娃出生在炕上,被石硾子夯打瓷实的炕面子,充分吸收了麦秸燃烧的余烬,持久而缓慢地释放出热量,让襁褓温暖得如同母亲的怀抱。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