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专版
第04版:专题
第05版:政法专刊
第06版:金融之窗
第07版:专题•时事
第08版:健康•广告
第09版:特稿
第10版:公益广告
第11版:副刊•连载
第12版:社会新闻
标题导航
|
好政策圆了我的梦
承载幸福的班车
甘甜之水润心田
回忆“传呼”
我眼中的农村校园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承载幸福的班车
姚伟
“虢镇至东洼村客运班线今天正式通车!”这是2018年7月1日,发生在我的家乡宝鸡高新区钓渭镇东洼村这个较为偏僻的小村子的事。这是可以载入我们村史册的大事,成为上一辈人想都不敢想、我们这一代人梦想成真的大喜事。
这天的天空格外蓝,乡亲们会聚到村文化体育广场,欢天喜地地参加虢镇至东洼村客运班线通车仪式,大伙儿围着挂着彩绸排列整齐的8辆中巴客车,扭着秧歌、敲锣打鼓,欢庆这一时刻的到来。
东洼村位于宝鸡高新区东南角,沿310国道高新区最东段南行4公里处,是个只有1000多人的半山区小村庄,地理位置偏僻,出门就得爬坡过沟,出行极为不便。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小时候,家乡通往外边的道路是顺着沟道修成的,道路宽的地方两辆架子车相向可以勉强通过,窄的地方只能通过一辆架子车。道路有几段陡坡,拉架子车上坡时,一个人赶着牛在前边拽,一个人驾着车用力拉,后边一个人使劲推,才能拉上来。下坡时一个人在前边驾辕,一个人在后边踩着后闸慢慢下坡。坡陡路窄还有好多拐弯处,稍有不慎就会翻车。上了年纪的人说:拉一大车东西进出村,经常把心在手里攥着呢。去20多里外的高店赶集,背着背篼步行,往往得花一天时间才能赶回来。
最难行走的是连阴雨的日子,路上满是泥,甭说拿东西,就是空手行走都很困难。我们上学时就身披塑料纸当雨衣,将裤管挽起,手里拄一根木棍,赤着脚在泥路行走,常常带一身泥水回家。大人们都穿着“泥梯”走路。“泥梯”是用结实的木头做成的,上面是一块如成人鞋底大小的木板,木板四角各铆四根硬木腿,状如小木凳。下雨时,人们穿上布鞋,将小木凳系牢在布鞋上,可以在泥路上行走,我们叫它“泥梯”。爷爷见我们赤着脚走路,就提着“泥梯”说:“还是我这个‘泥梯’好,脚上不沾泥,走路还防滑,天晴了还能当小凳子坐。”
爷爷一辈子没有坐过汽车,不知道柏油马路是什么样子,大婶也一生没有见过火车。我带儿子去外地回来,儿子说坐的火车很长很长,“呜呜”响。大婶听了露出羡慕而遗憾的神情,对我母亲说,她多想坐一回火车。大婶直到去世,也没有进过城,更没有见过火车。交通不便,不仅阻碍了乡亲们的出行,更主要的是阻碍了发展。1977年,公社组织全社社员在通往我们村子的沟口修建了一座幸福沟水库,通往我们村的道路1978年改建,从水库坝上通过,再也不从沟底走了。新建的道路有5米宽,路基用料姜石铺垫,路面铺上砂石,路不仅宽广平缓,也改成了直道。2004年,村上争取到修建通村公路资金,将原来的砂石路建成水泥公路,几辈人出行难的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我们村距310国道有4公里远,因为没有通村班车,需要步行一个小时或“打的”才能回村。今年4月,市运管处组织辖区高新运管所及有关客运企业负责人,对我们村进行了实地走访,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通车方案,于7月1日这天开通了通村客运班线。现在,不仅通村的路好了,还开通了客运班车,以后乡亲们再也不用为出行发愁了。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