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本期发布:
召亭村寻访甘棠树
◎赵智宝

  岐山县是周室肇基之地,周礼文化的发祥地。位于县城以南二公里处的刘家塬村,原名召亭村,村内曾建有召公祠,祠内有甘棠古树。相传在周成王即位至康王初年,政治家召公在此治理封地,深得民心,他常视察乡里,多次在甘棠树下决狱断案,这一传说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在与朋友一次交谈中得知,此处已建成了勤廉教育基地,为纪念这位“廉吏始祖”,慕名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盛夏的一天,我带着一种迫切的心情驱车前往岐山县勤廉教育基地一探究竟。
  走进勤廉教育基地,在廉政文化主题广场大门口,一座高大的古建牌楼映入眼帘,广场四周墙壁上“甘棠树下解民怀”“贤媳太姒的故事”“召公南巡故事”等勤廉文化故事漫画橱窗随处可见,我立刻被这里浓浓的廉政文化氛围所感染。
  召公,姬姓,名奭,因采邑在召(今陕西省岐山县城南),且位列三公之大保,故称召公,亦称召伯。他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为开拓周王朝成康之治立下了不世之功。康王二十四年,召公姬奭去世。
  文王晚年,召公曾奉命出使南国(即分布在长江汉水流域各诸侯国),宣扬西周德政和睦邻政策(布文王之化),揭露殷纣的苛政暴行,进行外交活动,结交盟国,争取人心,组建反商统一战线;对周王巡视接见南方诸侯等事项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扩大周在南国的影响以及与之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商周斗争的外部形势发生根本变化,为武王灭商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还参与了武王时期的克商战争,及成王东征和营建洛邑等活动,均有功绩。
  西周建立时,召公主张对商朝官吏区别对待——“有罪者杀,无罪者活”;支持周公摄政,安定王室,让自己的长子在封地管理燕国。他在成王即位至康王初年一直独任大保(为国君辅弼之官),精心辅佐国君,德高望重,民俱尔瞻,以至人们用大保作为对他的习惯称谓。周成王十三年,召公陪成王游历古卷阿(今岐山县周公庙所在地)。
  据刘家塬村的老人们说,召公的采邑就在今天岐山县凤鸣镇刘家塬一带,是他推行周礼的试验区,他把周文王的德和礼,正确运用于管理实践,使这里成为首善之区,政通人和,社会风气良好,刑措多年不用。文王对召公的政绩很满意,亲派召公赴南国布文王之化,推广周召之地的经验。
  召公治理封地深得民心。他经常视察乡里,就地处理案件,教育人民。召亭故地,有一棵相传为召公决狱断案其下的甘棠树。
  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载,召公奉行文、武、成、康的德政,不辞辛苦,巡行乡里,体察民情,常在甘棠树下结庐听诉案件,深得百姓爱戴,召公死后,人民思念先贤,而倍加珍爱甘棠树,作《甘棠》诗篇来称颂召公勤政爱民之美德。“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诗经》中的甘棠树,仍被众人传唱,被周礼浸润的土地,则孕育出更多的“召公”和“甘棠树”。后世百姓思念其公廉勤政,爱民惜民,对甘棠树也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舍不得砍伐和损伤,且作诗传唱吟诵。
  清道光二十五年春,岐山县令李文瀚绘制“召伯甘棠图”,经县内杏园名士武澄勒石而成。为纪念召公,后人修建召公祠,祠内存有慈禧太后题词、光绪皇帝御赐的“甘棠遗爱”匾额一块。对于“召伯甘棠”,清代的召伯甘棠碑“题记”“跋”和《岐山县志》均有记载。民国年间薛成兑所作七绝《召伯甘棠》有“召公仁政得民心、甘棠剪伐犹知护”名句传世,使召伯甘棠之名远近闻名,也成为岐山古有的八景之一。
  据岐山县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周初召公曾在此勤政廉政的典故,凝结为“甘棠遗爱”四个字,三千多年来,至今口口相传,为人称颂。岐山县勤廉教育基地以“甘棠遗爱”典故和勤廉教育为主题,设召公塑像、召亭、召公甘棠壁、村史馆、召公史籍馆、“甘棠树下解民忧”浮雕墙、楹联长廊、长鸣警钟、欲望石等,以实物、图文形式,全面展示了召公勤廉思想文化内涵,供游人随时阅览、浸润。远远望去,整个基地开阔宽敞、布局严谨、主次分明、结构完整,成了岐山县乃至宝鸡市党员干部勤廉教育基地。漫步在此地,观实物、听故事、吟古诗,一幕幕均使人对召公的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平时,不少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前来这里上党课、举办廉政主题教育、举行新党员入党宣誓活动等。这里还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祭祀之时,方圆数十里百姓,多会拖儿带女来这里拜谒这位辅弼贤臣。
  行走在召亭故地,我仿佛又看到甘棠树下召公处理民间诉讼断案的情景。如今,在古老的召亭大地,横、雍二水依然涓涓东流,昔日的甘棠古树早已不复存在。所幸在树旁萌生的甘棠新生,现已浓荫蔽日,高大挺拔。这也昭示着“甘棠遗爱”所承载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仁政德政的光辉永远温暖人们的心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