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惩前毖后
毛丽娜

  “惩前毖后”出自《诗经·周颂·小毖》,原文是“予其惩,而毖后患”,意为吸取以前的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这个与周文化有关的成语典故,承载着周成王在动荡后的深刻反思与治国理政的长远考量。4月21日,陕西省社科院宝鸡分院特约研究员王恭向笔者讲述了三千年前周人治国的智慧。
  “惩前毖后”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呢?周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周成王继位,周公姬旦辅政。然而,武王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却因不满周公摄政,散布谣言称周公企图篡位。为避嫌,周公暂时离开京都。谁料,管叔鲜、蔡叔度、霍叔处趁机联合殷纣王之子武庚发动叛乱。关键时刻,成王听从大臣建议召回周公。周公领兵东征,历经三年苦战,终于平定叛乱。之后,周公继续辅佐成王,待成王成年后还政于他。这场“三监之乱”虽给周王朝带来巨大危机,但也成为成王革新政治的转折点。
  王恭介绍,叛乱平息后,成王深刻认识到,分封制存在诸多弊端,诸侯权力过大、缺乏监督,权力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王朝统治。于是,成王决心“惩前毖后”,与周公等大臣深入研讨,对分封制进行全面改革:重新规划分封格局,明确诸侯权利与义务;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严格考核制度;同时,充实王室军事力量,完善法律体系,这些举措有效巩固了周王朝统治,推动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王恭表示,成王将制度革新与道德约束相结合的做法,为后世王朝治理提供了典范。在当今社会,“惩前毖后”提醒我们,对待错误不应简单粗暴,而要给予改正机会。
  如今,在宝鸡的校园里,一些教师用成王的故事,教育学生学会总结经验教训 ;在社区文化活动中,这一典故也常被提及。“惩前毖后”跨越几千年,始终提醒着我们 :唯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在反思中不断进步,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