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热点聚焦
第04版:新闻观察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又是一年春草绿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清明断想
玉兰迎春
挖野菜
尝春鲜
种猪苓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清明断想
毛伟涛
在万物复苏、吐故纳新的春天,伴着和煦春风,“清明”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承载着双重使命,既是追思故人的节日,亦是踏青赏春的良辰。清明时节,有祭祖哀思的沉重,有春和景明的希望,还有远足踏青的愉悦,也不乏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
每至清明,人们都会走向祖先的坟头,在荒草萋萋的坟前虔诚祭拜。已故亲人的音容笑貌和往昔生活的点点滴滴,又一次在脑海中浮现。看着那荒芜的坟冢,泪水从脸颊滑落,对亲人的思念似烈焰般喷涌而出。
寄思是为了铭记,铭记祖先的谆谆教诲。寄思也是为了珍惜,珍惜眼前的幸福快乐,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在清明的和风中,哀思沉淀为永恒的追忆。
《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此时天地恰处仲春与暮春之交,正是草长莺飞、百花盛开之时,树木、小草、农作物皆娇嫩翠绿,清新明净,恬静柔美。趁着时节,陪着父母,带上妻儿,去田野漫步,去草地席坐,去小河边驻足,看风筝天空飞舞,观游人小湖泛舟,赏百花娇艳夺目,品万物萌发之美。踏青就是与自然亲切交流,感受悸动的绿色,沉浸在自然的空灵与旷远之中。在万物清明之际,走出家门、走进自然,将春的美好一直延续下去。
清明作为传统节日,除了祭祖、踏青,还有插柳、放风筝、拔河、荡秋千、玩蹴鞠、斗鸡等民间习俗。无数文人墨客,也用古诗词记载了清明的文化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就描写了清明扫墓、缅怀亲人的悲伤场景。南宋诗人陆游的《春日》中写道:“山寺馈茶知谷雨,人家插柳记清明”,记载清明插柳的习俗。宋代大儒程颢的《郊行即事》中的“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就描写了清明踏青游玩的盛况。还有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的“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秋千”道出了清明时人们荡秋千的场景。
吟诵古人的美妙诗词,让清明这首经典传统之歌,带着我们去感受古人对清明的独特情怀。
清明,有祭奠亲人惆怅的热泪,也有春意盎然的美好,还有纷繁悠久的传统习俗,用心体验,能让人心中的忧伤散去,心灵清新明净,带着希望奔向人生的春天。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