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万象影刊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春天,宝鸡人最爱的乡野美味
鲜嫩乐津津
麦饭热腾腾
味美香喷喷
清爽美滋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苜蓿
清爽美滋滋
毛丽娜
“头茬苜蓿鲜,二茬苜蓿甜。”随着气温回升,掐苜蓿成为市民迎接春天的独特方式。其实,苜蓿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由西域引入中原,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刘司直赴安西》,诗中将苜蓿与葡萄进入中原看作是中原与西域交往的象征。
人们常说的苜蓿,即紫花苜蓿,是古代马匹食用的重要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自西汉引种中原后,在汉唐史籍中,它有“目宿”“牧宿”等多种名称,隋唐后统一写作“苜蓿”。
这两天,我市涌现出不少掐苜蓿的热门地。每逢周末,市民全家出动,奔赴田野。在千阳县南寨镇水泉村,笔者看到,老人们熟练地挥动小刀(见左图),很快篮子里就装满了嫩绿的苜蓿,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或体验采摘乐趣,或直接购买。在岐山县五丈原诸葛亮庙周边,逛庙会的人们也会在路边野地掐苜蓿。79岁的吕拉索老人称,尽管今年干旱,苜蓿长得矮小,但大家对它的喜爱丝毫不减。每年二三月到清明节后,乡党们都会掐苜蓿,一部分带给城里的儿孙,一部分拿去售卖。
苜蓿吃法丰富,63岁的市民李彩萍介绍,凉拌苜蓿清爽可口,煮面时加一把苜蓿能提升食欲,苜蓿搭配稠糁子是老一辈人的心头好,苜蓿锅盔更是备受青睐。
如今,在文旅发展的浪潮中,掐苜蓿被注入了新活力。宝鸡高新区磻溪镇下塬村农家乐推出“吃搅团免费掐苜蓿”的活动,吸引了上百名食客。大家伙围坐在农家院子品尝搅团,饭后走进田间,大人教孩子辨认苜蓿、传授采摘技巧,孩子们在田间奔跑嬉戏,充满欢乐。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掐苜蓿让人们走进田野、亲近自然,享受劳动的乐趣。掐苜蓿不仅是对春日美食的追寻,更是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回归,不妨趁着春光正好,约上家人朋友,去掐一把苜蓿,品尝春天的味道。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