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万象影刊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春天,宝鸡人最爱的乡野美味
鲜嫩乐津津
麦饭热腾腾
味美香喷喷
清爽美滋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茵陈
麦饭热腾腾
毛丽娜
“茵陈茵陈泛白光,长在田野和山岗。”在宝鸡的乡村,这首童谣唤醒了人们对茵陈的记忆。作为古老的野菜和一味良药,茵陈不仅是餐桌上的时令美味,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活记忆。
茵陈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最初见于《神农本草经》,有着“因尘”等别称。《本草纲目》记载,茵陈冬季地上部分枯死,春季从旧苗发芽长叶,因此得名“茵陈”。民间“华佗三试茵陈”的故事,更是印证了它悠久的药用历史。茵陈在秦岭地区广泛分布,凭借秦岭温润的气候、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成为道地药材,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品质上乘。
在宝鸡,茵陈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每年春季,都有不少市民奔赴秦岭周边、乡村野地采摘茵陈。千阳县南寨镇闫家庵村,村民看到,即便在干旱环境下,茵陈也顽强生长;金台区硖石镇的乡村里,挖茵陈的市民络绎不绝,据当地村民讲,他们挖茵陈去市场上每斤能卖到8元。
不同年代的人,对茵陈有着不同的情感。上世纪50年代,闫彩惠靠挖茵陈补贴家用;60年代出生的李彩萍,对母亲做的茵陈麦饭念念不忘,如今也常做给孩子们吃。然而,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年轻一代对茵陈逐渐陌生,“80后”王军军的孩子就对茵陈毫无兴趣。
民间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了当柴烧”,道出了采摘茵陈的最佳时机。三月茵陈吃法多样,茵陈麦饭最为流行(见左图)。茵陈晒干后还能泡茶,有清肝火、消炎等功效。但市民乔石提醒,茵陈扎根深,多生长在崖边,采摘时须注意安全。
如今,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不少市民将茵陈制成茵陈茶。市区姜谭路药店工作人员张成介绍,茵陈茶既能养肝利胆,又能祛除湿气,是春季养生的热门选择,许多中老年人前来购买,或单独泡茶,或搭配其他药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