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万象影刊
第04版:专题
第05版:要闻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春天,宝鸡人最爱的乡野美味
鲜嫩乐津津
麦饭热腾腾
味美香喷喷
清爽美滋滋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2025年03月28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香椿
味美香喷喷
本报记者 麻雪
当春风吹过西府大地时,一种独特的鲜香,挑动着人们的嗅觉和味蕾,这便是香椿芽了(见左图)。“三月八,吃椿芽”的俗语,饱含着一代又一代西府人对香椿的喜爱。
在宝鸡的乡村,不少人家院子内外会种上香椿树,它们是春天的使者,也是春天的味道。枝头冒出第一簇紫红色嫩芽时,人们就知道,春天已至。一把把鲜嫩的香椿,紫红色叶片边缘透着翠绿,凑近轻嗅,浓郁而特别的香气瞬间钻进鼻腔,让人迫不及待想把春天的馈赠带回家。
据了解,人们吃香椿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曾经一度作为贡品。金末元初的词人元好问曾写到“溪童相对采椿芽”,明代学者李濂的《村居》中有“抱孙探雀舟,留客剪椿芽”的描述,清代文学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到“菜能芬人齿颊者,香椿头是也”,可见自古人们对香椿的喜爱。
如今在宝鸡,香椿也备受青睐。家住卧龙寺的市民李宝凤年过六旬,她说:“小时候在凤翔老家农村,从农历二月中下旬开始,村里的香椿芽被我们掐了一茬又一茬,带回家里腌着吃、炒着吃,都是那时的美味,直到农历四月以后,叶子老了才不能吃了。后来招工到厂里工作,发现家属院里也有几棵香椿树,每年春天摘来炒熟,也是孩子们喜欢吃的。”
曾经物资匮乏,香椿芽是大自然珍贵的礼物;如今物质丰富,香椿芽仍然是一家人围坐品尝的“春味”。
在宝鸡,香椿芽不仅是春日的一道野菜,也成为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近日,金台区金河镇洪水沟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军向记者介绍道:“我们村发展香椿种植产业已经有20年了,现在有千亩香椿园,一亩地每年收入有2000元。村里与宝鸡各大酒店、超市对接,让金河香椿芽走进宝鸡人的餐桌。”
香椿芽作为时令菜,如一条无形纽带,连接着西府人的曾经与现在,让人们在品尝春日野菜香味时,也感受到故乡的牵绊。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