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夜走四岭山庄
罗克勤
  四岭山庄距离麟游县城不远,东西两边是缓坡山地,向南有一条通向四岭山庄的小坡路。北边的坡直下约五百米有一大块地,约三亩多。四周高山环绕,这个地方名叫“响滩河”。
  四岭山庄好像一个突起的大土丘,上面有两孔窑洞,西边的窑洞左侧还有通向左边的洞道,内有约五米见方的地方,这就是灶房。东边窑洞就是养牛的饲养室,大小三处窑洞都盘有土炕。在“低标准”年代,生产队为了社员能多吃一口饭,经营了几年这个地方。
  去四岭山庄劳动,要按社员住户的顺次排。每次去五六人,我大约去了四五次。一次去四岭山庄是当灶夫,给山上劳动的人做饭,这活还可以,但是做饭的水要从沟底向上担,走的路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中途根本没有歇脚的地方。再者,每天中午还要给在“响滩河”劳动的人送饭。
  一次去当饲养员,白天把四五头牛赶到沟坡,待牛吃饱后再将其赶到沟底让牛喝饱,早晨要打扫牛舍,把粪清出去,再挖些土垫牛圈。放牛这活责任重大,深山老林虎豹豺狼多,既要保护好自己,又要保护好几头牛的安全。
  有一年秋季,四岭山庄去了四个人。白天一人做饭,一人放牛,两人“光场”并准备秋收的工作。到晚上,四人看护两地即将成熟的玉米。一地是四岭山庄东坡,一地是“响滩河”。响滩河中间五米见方的土丘处则建了一座土房,房内盘一小炕。
  响滩河四周高山耸立,山脚下树木丛丛。每到晚上狼豹出没、野猪寻食、百鸟怪鸣……晚上看管玉米,需要两人一组,两地轮流,在东坡晚上看护玉米还行,要是在响滩河,的确担惊受怕。土房前生一堆篝火,彻夜不熄,土房内放一个铁铧,两人轮换用铁棒敲打,就这样一直到天亮。
  到了秋季,玉米成熟,生产队组织人力收获。但四岭山庄还有部分玉米没有运回,便分配给各户,由自家背运,我家就得了二十四斤玉米。
  我家距四岭山庄八十多里山路,我打算用两天时间把二十四斤玉米背回来,晚上住四岭山庄。到了四岭山庄,看还有时间,就多走几里路,晚上住在“交界队”。交界队是公社的一个直属小队,有几户农家。四岭山庄有一人看门,给我把二十四斤玉米称好。远道而来背这一点,我感觉太轻,看见门口有一梱干硬柴便向他要来,和二十四斤玉米捆在一起。下四岭山庄坡时,路边有好柴火,再拾来加在柴捆上。
  背到交界队太阳还高,我又决定不住交界队,把柴捆直接背回家。
  “箭括岭”是这座山的最高点,交界队至箭括岭有一段约五百米的山坡路,这段路叫“缓牛坡”。
  在缓牛坡上,每走七八米就得歇歇,走到箭括岭顶时,呀!太阳已下山了,箭括岭是这座山的分水岭。我的心猛然紧张起来,走还是退,两难……下山必经“马坡泉”。马坡泉有狼窝,特别是晚上,恶狼出没不定。听一老人说过,早先一农民在山上赶着驴,晚上走到马坡泉,被两只恶狼挡道,这人为了狼口逃命,丢下驴跑下了山。第二天带了两个小伙去马坡泉,只看到驴被狼撕扯过后留下的痕迹。
  我想到这里后怕了,干脆把柴捆和粮食放在箭括岭顶,自己退到交界队住下,但又想到,我从四岭山庄费心费力背到这儿,如果有人过路背了去怎么办?那个年代,我家没粮、没柴、没钱,二十四斤玉米是家中几口人的救命粮呀!想到这里我贸然决定,下山,冒一次险。
  手拿两个木棒,两眼不时左右观望,就这样提心吊胆地闯过了“鬼门关”。一口气走了二十多里路,走到安全地带,出了一身冷汗,才把心放下了,靠在崖上歇了歇。那天夜里大约十二点钟,把同学家的门叫开,借宿了一夜。第二天回家,落下柴捆,脊背由上至下一行血痂。
  这件事直到现在想起来还心惊肉跳。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