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凤县博物馆
西汉樊氏印,携带巴蜀文化印记
本报记者张琼

  “这件西汉樊氏印,1986年出土于凤县凤州镇梁鹿坪遗址一座夫妻合葬墓,为凤县博物馆馆藏三级文物。”5月15日,凤县博物馆馆长赵宝宏介绍了馆藏文物西汉樊氏印。这枚印形制奇特,它身上的巴蜀文化特征,使其颇具神秘感。据了解,应四川博物馆邀请,樊氏印等凤县博物馆馆藏巴蜀文化文物将赴成都参加蜀道文物特展。
  细观这枚古印为青铜材质,印不大,通高3.7厘米,印面是长方形,长3.5厘米,宽2.8厘米。印纽是长方形筒状,中空。印面铸有阳文“樊氏”,这两个字至今清晰可辨,字形笔画犀利挺直,颇显大气,是难得的西汉篆刻精品。
  凤县梁鹿坪西汉墓清理简报显示,这座墓还出土了一批铜钱,根据铜钱的信息判断,该墓的时间上限当在汉文帝时期(公元前175年),时间下限应在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前。随葬的铜印是墓主人的重要信物之一,“樊氏”作墓主姓名或官职,实为巴郡南郡五姓之一的“樊氏”氏族。
  印上的“樊氏”二字交代了墓主人的氏族信息,那墓主人与巴蜀有哪些关系呢?《后书汉》里面说:“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瞫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可见,樊氏应为巴郡南郡蛮中的五姓之一,而钟离山则是五姓始聚居地和发祥地。后来,“巴氏”人务相立为廪君后,统一了樊、瞫、相、郑氏族,日渐形成历史上的“巴”方国部落。春秋战国时,巴国曾被楚、秦占据,直到秦汉统一。
  墓主人应是当时居住于今川东地区的巴人,其先祖为五姓中的“樊氏”氏族。墓主人死后葬于巴蜀与关中之间,处于交通要冲的故道县,也就是今天的凤州。这枚铜制的樊氏印作为随葬品之一,和铜钱、铜甑、蒜头壶等物一起,陪伴着墓主人。除过西汉樊氏印,凤县博物馆还有战国铭文戈等多件具有巴蜀文化特征的文物。
  今年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赵宝宏说:“今年博物馆日,馆内将举办民间藏品工艺鉴赏、博物馆公益讲解、新媒体线上直播、拓印绘扇社教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公众认识了解文物知识,激发大家对文物背后的文化产生兴趣。”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