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凤翔区博物馆
凤鸟衔环熏形器,战国文化研究的物证
毛丽娜

  “这件战国凤鸟衔环熏形器,它不仅是国家一级文物,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段历史的见证……”5月14日,凤翔区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向游客介绍这件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
  “这件文物于1995年在凤翔城关镇豆腐村出土,是由一位名叫方国强的少年在雍城遗址内偶然发现的。”凤翔区博物馆馆长董海兵向笔者娓娓道来,当时,方国强捡到宝贝的消息在村子里传开后,不少人找上门来,有人愿拿1万元买下这个铜器,有人说要给方家盖二层小楼房,只要铜器物交换。方国强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负债累累,母亲李喜凤独自拉扯着3个孩子,面对金钱的诱惑,母子二人始终没有动心,而是共同保护并上交了这件文物。后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专家进行除锈修复,这件器物原来是一件精美的铜熏炉,专家命名为凤鸟衔环铜熏炉。后来,又有专家认为,器物没有打开过,不能下定论,由此又将其命名为凤鸟衔环熏形器。
  凤鸟衔环熏形器通高35.5厘米,重3.7千克,造型独特,工艺精巧。它由覆斗形底座、空心多边形方柱和带衔环凤鸟的球形炉体三部分组成,整体采用了浇铸、编织、铆锻、镂空等多种工艺制成。凤鸟展翅飞翔,口中衔着圆环,与下方的球体相接,整个器物纹饰生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智慧。
  董海兵说,这件文物的出土,不仅为研究战国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习俗提供了重要物证,也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智慧。熏炉是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而凤鸟衔环熏形器是熏香之器,属于战国时期贵族的生活用品,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饰,体现了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
  凤翔文化学者肖逸说,作为一件熏香之器,凤鸟衔环熏形器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体现了战国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是研究战国时期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的重要物证。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