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蚊虫叮咬,说噆(zɑn)
本报记者 麻雪

  “咋么了,被蚊子噆了一口吗?赶紧用风油精抹嘎。”“娃这嘟嘟脸上一个红疙瘩,是被啥噆了吗?”在宝鸡日常话语中,经常能听到这样一个字“噆”,是被蚊虫叮咬了的意思。“噆”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在一些古籍中可以看到,这也是“宝鸡方言是古汉语活化石”的一个例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被蚊子或者有毒的小虫子‘噆’了,而不是‘咬’了,这是咱们宝鸡方言的一个特色。‘噆’字在宝鸡方言中,是蚊虫叮咬的意思。不同于普通话中的‘咬’,‘噆’字似乎更能准确地传达出那种被小虫轻轻触碰、随即感到痒痛交织的感觉。”家住市区陈仓园小区的退休语文教师张建立喜欢研究宝鸡方言,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很多人会说这个‘噆’,但是却不会写这个字。因为它是一个古字,在《庄子》等古籍中能看到,比如‘蚊虻噆肤,则通昔不寐矣’,意思是被蚊虫叮咬后一晚上睡不好觉,背后的寓意是危害虽小,影响却大。这个字在现代汉语的口语中很少用到,但在我们宝鸡话中还有保留。”
  在宝鸡话中,“噆”也有含、衔和回味的意思,比如不少人在生活中会说:“我喉咙不舒服,噆了一个薄荷糖,好些了。”这个“噆”指的就是放在口里含着。值得一说的是,“噆”作为含的意思,也是古汉语的一个用法,在《淮南子》等古书中可以看到。
  如今,惊蛰已过,万物复苏。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各种小虫子也开始活跃起来。其中,自然也包括那些会“噆”人的蚊虫。因此,人们在享受春日暖阳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做好防范工作。毕竟,被蚊虫“噆”一下,虽然不会造成太大的伤害,但那种痒感却让人难以忍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