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刀子锋利,说镵(cɑn)
本报记者巨侃

  “‘镵’是一个比较古老、生僻的汉字,除了在一些医书典籍和古诗文中偶尔出现,当代中国人基本很少用到它;但对于关中人尤其是咱西府人,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因为我们常常会说到它,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写。”3月6日,宝鸡民俗文化研究者李福蔚对记者说。
  在王力编著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镵字共有三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锐利,用来形容治病的石针。其出处见于我国最早的中医药典籍《黄帝内经》,此书写道:“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镵石、针艾治其外也。”而镵石这个词,作为古代医疗用品,同样出现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第二个义项即针刺,《淮南子》中有“夫刻肌肤,镵皮革”句,显然针刺之意是第一个义项的关联义。第三个义项是指古代一种铁制的刨土工具,即犁头。李福蔚介绍说,镵装上弯曲的长柄叫长镵,与铧相类而形制不同,它锐利厚重,适宜开垦生地,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曾感言“长镵长镵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可见长镵是古代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重要农具,现在宝鸡地区一些村史馆内,还能看到长镵的身影。
  “我们知道,宝鸡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宝鸡有土壤肥沃的周原厚土,了解了‘镵’字的出处,就知道为什么直到现在我们还在口语中使用它。”李福蔚说。
  他举例说,我们形容刀具锋利不说“利”而叫“镵”,说你这刀子磨得镵;形容人说话尖刻叫“言镵”“话镵”,也引申为爱占便宜、寸利必得,叫“镵刀子”;当然,如果你办事厉害、麻利,有人说你是个“镵火人”的时候,那准是在由衷地称赞你。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