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火盆往事
◎王晓霞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温暖静谧的小山村度过的。
  冬天,阳光懒懒地照进屋,很暖和。火盆的主人——我的爷爷,习惯性地叼着烟袋,烟嘴喷出的烟雾夹杂着火盆里飘起的木炭烟在一缕缕阳光下悠闲地缭绕着。当木炭燃烧发出的“啪、啪”炸响声传到我耳中时,我便依偎在爷爷身边,问着一连串连我都记不清楚的奇奇怪怪的问题。
  爷爷的火盆是一个生铁火盆,很笨重,从我记事起爷爷就一直使用它。中秋一过,北方天气日渐寒冷,爷爷的火盆便会如期登场。每天起床后,爷爷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在火盆里生火。点燃柴火的浓烟经常呛得他不停地咳嗽,可这丝毫不影响他生火的热情。随着一块块木炭被放进火盆里,炭火熊熊燃烧,烟雾慢慢消散,爷爷这才把火盆端进屋里放到炕上。奶奶早已准备好熬罐罐茶的工具,于是二人便开始一天中最惬意轻松的时刻:熬几罐茶,烤几片馍,吃完喝完,爷爷叼着旱烟扛起锄头满足地下地了。
  那个看上去很旧很沧桑的火盆,直径约40厘米,其铁质边缘总是被爷爷擦得干干净净。到冬天农闲时,爷爷会全天守着火盆喝茶、抽烟。炭火很旺,火盆边的人气更旺。那时候爷爷的火盆常常被我们当作“聚宝盆”。
  爷爷时而烤几片馍,时而烧两个土豆,有时也会烤苹果、核桃和柿子。无论烤的是什么,在当时都是可以给我们解馋的仅有的零食。烤熟的土豆又干又面很好吃;烤好的苹果甜中带一丝丝酸,别有一番风味;最好吃的还是烤柿子。老家人储存柿子方式很独特:把柿子放在房顶的瓦片上,底下垫一层玉米秆,上面再盖一层。寒冬腊月农闲时才搭上梯子,爬上房顶,扒开玉米秆取出一个个红色的“冰疙瘩”。这些“冰疙瘩”一旦被放在火盆边,经炭火一烤,轻松地撕掉皮,慢慢地吸一口,那种直达心底的甘甜至今回味无穷。
  喜欢一边等美味,一边听爷爷讲故事。爷爷的故事很多,笑话也不少,还有秦腔里的戏剧片段。随着爷爷将仁、义、礼、智、信的教育和秦腔故事结合起来讲给我们听,我问爷爷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每每提问,爷爷饱经沧桑的脸上都溢满了满足的笑容。我所懂得的很多道理都是在爷爷的火盆边悟到的。
  初中后我开始了住校生活,每到周末都要回去看爷爷。有次我突然发现火盆旁竟放着两个小茶盅,我问爷爷要这多余的茶盅干吗?因为奶奶在我上初中前就去世了。他盯着我好一会没说话,然后解释说,一个喝茶,一个用来凉茶。当年幼稚的我居然信了。现在,作为丈夫的妻子、孩子的妈妈,在年轮的圈绕中,我终于悟出了爷爷当年用两个茶盅的缘由。那和爷爷一样老迈的火盆旁还保留有奶奶昔日的身影,爷爷每时每刻都在和奶奶把盅对饮,诉说他的思念之情。
  如今,爸爸的炉子替代了爷爷的火盆,哥哥接了长长的烟囱,大大的圆形盖板,经常被当作小餐桌使用。妈妈已离开两年多,可是爸爸的炉盖上也经常摆着两个茶盅。
  去年过年回家天气特别冷,我们一大家子围着火炉享受着热气腾腾的年味儿。我和哥嫂们愉快地唠家常,侄儿侄女们和他们的爷爷亲热地聊着学习、谈着工作,电视里不时传来一阵阵热闹的拜年声。爸爸不停地熬着罐罐茶,给我们往杯子里续水。突然听到小侄女喊:“爷爷,帮我在炉子上烤个油饼,我饿了!”熟悉的场面顿时激起我满满的回忆。
  那已经是几十年前的往事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