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九嫂的包子
◎韩恩强
  我吃过天津“狗不理包子”、东北“粘豆包子”、西安“小六汤包”等各式各样的包子,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老家九嫂做的“蒜苗包子”。我时常会想起九嫂的包子,想起那美好的童年时光。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九嫂的姑娘即将出嫁,母亲将一双尼龙袜交给我,让我给九嫂送去,说那是我们家随的“礼”。九嫂的家在村子的中间,他们两口子是个勤快人,为人厚道,待人真诚,在村子里很有人缘。还没走到九嫂家,远远就看见一条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小路,弯弯曲曲地从她家大门口一直延伸到村子的大路上。在白茫茫的一片雪地里,显得格外亮眼,像一幅简约美妙的水墨风景画。我快步跨上小路,跺跺脚上的雪,沿小路大步走去。
  “嘎吱——”推开九嫂家院子的头门,只见九嫂家窑洞的烟囱冒着烟,我便朝着窑洞走去。“九嫂,九嫂——”九嫂揭开挂在窑洞门上的麦秆草帘子,惊喜地说道:“恩娃来了,看把我娃冻的。”她边说边拉着我的手,心痛地将我拽进了窑洞,我顿时感到暖和多了。九嫂四十多岁,一米七八的个头,齐耳短发,四方大脸,皮肤白净,体态丰满,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我站在炕边,从棉衣兜里掏出袜子,她顿时明白过来,微笑着伸手接过去说:“看你妈心长的,还买这么贵的东西。”尼龙袜在当时可是时髦货,那时人们穿的大都是自己织的“老布”、亲手缝的“土袜子”。
  我转身准备向窑洞外走时,“别急,等一下!”九嫂走向灶台,拿出两个烤得黄澄澄的包子,不由分说塞进我的棉衣兜里。我高兴地用手捂着衣兜,一把掀开麦秆门帘,欢快地跑出九嫂的家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看了一下装在衣兜里的包子,蒜苗的香味扑鼻而来。本想拿回家去与全家人分享,但年幼的我还是经不起这香味的诱惑,不怕天冷冻手,边走边吃了起来。
  九嫂是村上有名的能媳妇,她做的包子除褶子匀称清晰、个头大小适中、俊样好看外,还皮薄馅多,吃起来很香。再加上放在锅里一烤,别有一种香味。一口咬下,包子皮儿脆生生、干香干香的,而包子里边软软的、油油的。馅儿是用红萝卜、豆腐、粉条和蒜苗几样菜混在一起,吃在嘴里,香到心底。
  到家后,我高兴地把另一个包子拿出来,兴奋地对母亲说了一番,把它一分为二,一半给姐姐、一半给弟弟,他们也是赞不绝口。在那个物质不太丰富、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年代,人们吃粮紧张,主要吃玉米、高粱等粗杂粮,偶尔吃到一点细粮,就像过年一样幸福“解馋”。九嫂的包子,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留下深深的印记,一直让我回味无穷。
  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小时候的事情大都烟消云散,记得不再清晰,但九嫂的包子却难以忘记,那浓浓的蒜苗香味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使我记住了乡音乡愁,让我长了一颗感恩的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