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压肘花西府餐桌招牌菜
◎赵林祥
  小时候过大年,我最馋的不是水果瓜子,而是烧酒盘子上整齐排列的那一层大肉肘花。
  贪嘴的孩童,都爱吃肘花,我更爱看大哥做肘花。
  乡谚曰:“肘花好吃却难做。”其制作过程繁琐又费时,主料选用肉皮和猪后臀瘦肉,这是大哥赶年集时精心挑选的。做的时候先把肉皮平摊在案板上,用菜刀一下一下刮去里层的油脂,油乎乎的肉皮滑溜溜的,手抓不住,需要垫上布片增加摩擦力。刮个八成净后,把肉皮放进开水锅里稍滚一会儿,捞出来继续刮,直到把肉皮刮得晶莹剔透,才算做好。接着,取出一大块猪后臀瘦肉,切成一指宽的条形,盛在盆子里,加入姜末、葱花、食盐、酱油等佐料,搅拌均匀。随后把肉皮铺在一张白蒸布上,摆上拌好的瘦肉,两端肉皮对折用蒸布包裹起来,选一根结实的细麻绳先扎紧两头,然后一手拽紧绳子,一手不停地滚动蒸布,转着圈儿反复缠绕。这个过程紧张有序,一转一缠,有板有眼,细细的麻绳,几乎勒进大哥的手腕,经过不歇气儿、来来回回地用力捆扎,原本松塌塌、软不成形的肘子肉,被奇妙地扎成一截硬邦邦、精致有型、凸凹有致的生肘子。
  在大哥绑扎肘子时,打下手的母亲早就炝好一锅肉汤,开始用硬柴大火煮猪头肉、猪蹄。大哥将生肘子拎起,顺着锅边滑进翻滚着的肉汤里,盖上锅盖开始煮。这个过程很漫长,常常等得我心急如焚,母亲不停地添加柴火,红通通的火焰舔着漆黑的锅底,锅盖下“咕嘟嘟”地响个不停,一股股热气从锅边的缝隙窜出来,裹挟着大肉的香味,弥漫了整个灶间,诱惑得我馋涎欲滴。大约一小时后,猪头肉和猪蹄就煮熟了,大哥抄起筷子捞出来,放进盆子里,复又盖上锅盖,继续煮肘子。
  我啃着肉骨头,却眼巴巴盯着锅里,一直等到天将擦黑,经过四五个小时的熬煮,肘子总算熟透了。我尾巴样跟着大哥,看他三两下把肉汤里的肘子捞出来,用盆子端到院子里,取一块木板铺在地上,把冒着热气的熟肘子装进塑料袋子,平放在木板上,上面放同样大小的木板,然后大哥二哥抬来三四袋小麦压在上面。在三四百斤重量的压力下,原本圆滚滚的肘子发出嗞嗞的响声,慢慢地变成了扁平状。通常要压一晚上才能定型,次日拆掉包裹的蒸布,压肘花就算做成了。吃的时候切成薄厚均匀的片,苫在碟子里的凉菜上,浇上一勺汤汁,一片片肘花紧紧拥簇成尖尖的山形,白色的肉皮晶莹剔透,红红的精瘦肉赏心悦目,甭说吃,看一眼都叫人流口水。
  近年来,西府城乡兴起了一种钢板制作的专用压肘花工具,钢板可以分成数层,一次可压制多个肘花。虽然简单省事了,但其包扎和煮熟的过程,仍然沿用传统方法。
  独具地域风味的大肉肘花,入口就烂,味道鲜美,老少皆宜。尤其是薄薄的肉皮筋道有嚼头,越嚼越有味,数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过年待客的招牌菜,烙印着西府传统美食的特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