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副刊
标题导航
|
村庄记忆
老家的蜂蜜
饺香里的父爱与岁月
鸟儿,人类亲密的伙伴
魅力蔡家坡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饺香里的父爱与岁月
杨英
在众多食品中,饺子对于中国人而言,承载着独一无二的特殊记忆。它不仅味道鲜美,更蕴含着悠久而深邃的文化因子,是富有凝聚力的情感寄托与文化载体。
那时候,我还在上小学。有一天,我因值日放学晚了,饥饿与疲惫如影随形,让我觉得回家的路漫长无尽。我低着头,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走着。
突然,“当当当”的剁肉声传入耳中,我抬眼望去,街灯已然亮起,肉馅的香气扑鼻而来——啊!家门就在眼前。
“爸爸,妈妈!我回来了。”隔着窗户,我用欢快的声音和父母打着招呼。
“今天是你最爱吃的酸汤牛肉水饺。”父亲的目光里满是温暖与宠溺。
我快速进屋,写完作业后就趴在八仙桌上专注地看着父母包饺子。
母亲把擀好的饺子皮递给父亲,父亲左手拿皮,右手用小勺舀上馅,两手的拇指和食指合力一挤,一个皮薄馅大、精神抖擞的元宝饺子就包好了。
父亲的包法和餐厅厨师一样,包出的饺子如同秦俑般挺立饱满。饺子入锅,几次沉浮后捞出,我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个,满口余香,接着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父亲在一旁笑着说:“慢点吃,别烫着,锅里还有。”
过年的时候,父亲会在大年三十这天带家人去饺子馆品尝饺子。三十那天,天还没亮,父亲就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母亲为我换上崭新的衣服。
一家人兴高采烈地乘公交车出门。那时路上车少人稀,八点多我们就到了,可饺子馆还没开始营业。失望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一家人只能在店外耐心等待。天气寒冷,我为了好看,穿着新布鞋,冻得双脚不停地在地上跺着。父亲紧紧裹住我的肩膀,轻声安慰:“快了,快了。”
等啊等……十点半,饺子馆终于开门了。满满两大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父亲只给自己和母亲留了一盘,另一盘推到我面前。看着眼前薄皮、馅多、窄边的“金元宝”,我顾不上平日里的斯文和矜持,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一口一个饺子,饺子香味瞬间驱散了所有的拘谨。
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多年。每到过年,我就会想起父亲包的“金元宝”,眼前总会浮现出与家人在一起吃饺子的场景,温馨又幸福。父亲的爱,就像那一个个饱满的饺子,虽无声,却温暖了我整个童年,也将温暖我的一生。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