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本市新闻
第05版:新闻观察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一口又一口 口口不一样
舍不得咬吮着吃
两口咂完别浪费
先噙一会别急咽
一嚼不对劲唾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一嚼不对劲唾了
本报记者 祝嘉
隔夜的包子,吃了两口觉得味道不对劲,赶紧唾了。
朋友送的牛肉干,嚼了半天嚼不烂,干脆唾了。上了年纪的宝鸡人在表达吐出之意时,一般不说“吐”,而说“唾”,且往往发音较重,就像吐这个动作短促、有力。
“唾”字本义为唾液,是名词,后引申为吐唾液,是动词,成语“唾手可得”“唾面自干”的“唾”均为此义,前者形容像往手上吐唾沫一样简单易得,后者意为被人吐在脸上,却不擦拭任其自干,指代受了侮辱又极度容忍,不加反抗。在此基础上,“唾”又引申出轻蔑、羞辱之意,如唾弃、唾骂等,都是指用吐唾沫的方式表达嫌弃、辱骂。
在宝鸡方言里,“唾”不仅指吐唾沫,还指吐出其他东西,如“嚼了两口甘蔗,唾了”“用茶漱一漱口,唾掉”“口香糖要包在纸里扔掉,嫑往地下唾”,等等。
看起来,宝鸡话的“唾”似乎完全等于普通话的“吐”,实则不然。家住凤翔区城关镇的李继发表示,他们既说“唾”,也说“吐”,两者还是有些区别的。如果要表达从嘴里吐出来这个动作,往往用“唾”,如“不要随地唾痰”“咬不动就唾了”“把瓜子皮唾得到处都是”,但如果要表达从肚子里吐出来这个动作,往往还是用“吐”,如“娃发烧了,把奶全吐了”“一闻那味道,忍不住想吐”“老三喝醉了,吐得到处都是”。李继发进一步解释,“唾”的动作是主动做的,无用的、有害的东西才“唾”,因此,“唾”带有“弃”的意思;“吐”则是受其他因素影响,不由得或不自主做出的动作,并不带有“弃”的意思。
本版插画 陈亮作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