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足迹
龚银娥
  那架静默的纺车,在昏暗中杵着,似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岁月的秘密。恍惚间,我仿佛听见那吱吱呀呀的声响在静谧的黑夜中悠悠回荡。它纺着那段令人提心吊胆的艰难时光,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惊心动魄;也纺着如石头般坚硬的骨气,那是一种不屈不挠、永不低头的力量,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第二天天蒙蒙亮,山里的雾气还没散尽,露水打湿了草叶,我跟着老支书往后山爬。石阶被不知多少双脚板磨得溜光水滑,青苔也悄悄爬上了阶缝。爬到半山腰一片稍平的地方,几块大青石卧在草丛里。“喏,这就是咱当年的‘会场’。”老支书喘着粗气,指着一块大石头说,“就‘猫’在石头后头,几个人,一盏马灯,摸着黑,合计着怎么把这星星之火,播撒到山前山后去。”
  他蹲下身,用手扒拉开石头上的苔藓,露出底下几道深深浅浅的刻痕——那是当年用刀尖、用石头硬生生划出来的记号,风吹雨打,也没能把它磨平。山风穿过林子,松涛呜呜咽咽地响。我蹲下去,指尖碰到那冰凉的刻痕,心头猛地一颤,像是摸到了几十年前那些滚烫的心跳。
  下山的路,老支书走得慢,脚步有点蹒跚,却踩得稳稳当当。山风撩起他洗得发白、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旧褂子,他忽然停住脚,指着远处一层层堆叠上天的梯田,还有那条像带子一样缠在山腰的路。“瞧见没?那路,是乡亲们一镐一镐从石头缝里抠出来的;那电线杆子,是党员们带头,一根根地从几十里外的山脚,喊着号子扛上来的。”他那只布满老年斑的手在日头下微微抖着,话却说得平平淡淡,“总有人问啥叫‘初心’,要我说啊,就是让咱这山窝窝里的人能挺直腰杆,活出个人样来。”
  日头偏西了,该走了,老支书一直把我送到村口那棵老树下。他哆哆嗦嗦地从怀里掏出两个还带着体温的煮鸡蛋,硬塞到我手里:“道上远,垫巴垫巴。”说完,他转身就往回走。我攥着那两个温热的鸡蛋,回头望着暮色里渐渐模糊的村庄,山风送来草木混合泥土的味道。
  此刻我忽然明白,这座大山深处的小村庄,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道褶皱里都藏着动人的故事。那些在艰难岁月里坚守的初心,如同山间不灭的灯火,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路。而我,也将带着这份沉甸甸的感动与力量,奔赴属于自己的远方,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