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父亲的党费证
刘凤鸣
  在我家书桌的抽屉深处,躺着一本褪色的小册子,与几枚硬币为伴。册子上印着“党费证”三个字,里面每一页都记录着一行行依稀可辨的数字。那是父亲的党费证,它的历史比我的年龄还要大许多。
  那本党费证的边角处起了毛边,却依然平整。内页上工整地记录着父亲每月交纳党费的日期和金额。我总爱翻看那些数字,从最早的五分钱,到后来的五角钱,再到现在的几十元,就像在读一部微缩的经济史。党费证像一位沉默的见证者,记录着一个党员对信仰的坚守。那些年复一年按时交纳的党费,不仅是组织纪律的体现,更是他对理想的默默追随。
  在我小时候,每到月底父亲都会郑重其事地取出党费证,仔细核对后,便从旧皮夹里数出几张皱巴巴的钞票夹在里面。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认真,他笑着说:“这是对组织的承诺。”那时我不懂,只觉得那本党费证很神秘。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里面装着一个普通工人最朴素的信仰。
  有一次搬家,我不小心把党费证弄湿了一角。父亲罕见地生气了,用毛巾轻轻吸干水分后,把它压在厚厚的字典下,整整一个星期。那几天,他每天都要查看证件是否恢复平整。后来证件虽然干了,但那一角的褶皱却永远留了下来,成为父亲心头的一道伤痕。
  我在党费证的最后一页,看见父亲在空白处留下的一行钢笔字:“永远跟党走。”字迹虽然已经稍显模糊,但那份坚定依然清晰可感。这简单的五个字,承载了父亲几十年朴素而炽热的信念,他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着最崇高的理想。
  如今,父亲已退休多年,他依然按时交纳党费。尽管电子支付取代了现金交费,但父亲依然保留着那本党费证,有时他还会对着证件发呆。我知道,他是在回忆那些与党费证一起走过的岁月——在棉纺厂里挥汗如雨的日子,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的光荣时刻,还有那些与工友并肩奋斗的青春年华。
  这本小小的党费证,承载着父亲最朴素的情感。它不是荣誉证书,不是奖状,却比任何奖章都要珍贵,因为它记录着一个党员的忠诚。封面虽然褪色,笔迹虽已模糊,但密密麻麻的数字却讲述着一个关于信仰的永恒故事。在父亲心中,党费证早已超越了其本身意义,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或许我们都需要这样一本“党费证”,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