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陪老母亲唠家常
王新秦
  老母亲即将91岁了,除了听力减退、腿疼明显外,身体还算硬朗。我们常回去看望她,她总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尽管她说的大部分是重复话,我依然耐心地听。
  四月份,老母亲在医院治疗后,在我县城的家中小住了一个月,使我有机会孝敬她,听她讲那些陈年往事和家长里短。她说到孙子辈就特别开心,这个去国外读书了、那个在南方居住,这家的媳妇懂事又顾家、那个找到了工作。但她也担忧他们天南地北的,不知是否能把自己管好,嘱咐我有空了打电话问问,如此才会放心。老母亲是心性强的人,一辈子不甘落后,对于如今的行走不便感到惋惜,说她年轻时,上山背的柴比男人背的还多,一天能割二亩麦。“这腿把我害了,要不是腿疼,我啥都能做。”我对老一代人所具有的艰苦奋斗精神表示赞赏,继而安慰她,时光催人老,社会进步了,不能一直用老眼光看待事物。
  老母亲最操心的是二弟夫妇,说他们俩年龄大了,还整天在果园拼死拼活地干,弟媳生着病,也不知道爱惜自己。她曾劝二弟少种点地,他们不听,她又帮不上忙。我说:“老一辈人吃了太多苦,没享过什么福,如今社会好了,大家有吃有穿有钱花。你看,村里和你年龄差不多的老人,他们有的一辈子没坐过火车、飞机、轮船,这些你都坐过多次了,像北京、天津、杭州、珠海、澳门等地,你也都去过了。”母亲眉开眼笑,说:“是啊,外面的世界真好,幸福让我赶上了。”母亲又提到现在农民不用交公粮,还能领到养老金的事,说她常和村里老人坐一块说,这是曾经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社会真是太好了。她还用邻居一家举例子,说两位老人一辈子没出过门,更别说坐过轮船和火车了,临终前儿子为满足老人心愿,专门让坐了一站火车,老人高兴了几天。
  有一次,趁着老母亲高兴的时候,我又提起在饭店给她过生日的事,她对此仍持反对态度。她说:“上一辈老人都没有在饭店过生日,花那钱干啥?我不给你们添麻烦。”她告诉我,人活着,能吃好穿好,还能出去走走看看,比什么都强。她还用事例证实自己的看法,我想着她高兴就好,便只好依着她的想法了。
  老母亲每每和我拉家常时,我不但全神贯注地听,还时常开导、安慰她。她越说越高兴,好像那些病痛与她毫无关系。我忽然明白,陪老人说话、理解她的经历、体谅她的苦衷,比药物治疗强一百倍。
  人老了,最怕孤独。所以,有母亲在,家就在。常回家看看,就是儿女的敬和孝。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