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诗词:
诗吟风雅 韵味长
本报记者 罗琴
  “风吹麦成浪,鸟鸣夏始忙。”当金黄麦浪翻涌于沃野,当布谷声穿透江南梅雨,芒种便以披星戴月的姿态,奏响农耕文明最炽热的乐章。这个承载着“有芒之谷可种”的节气,既镌刻着“麦收如救火”的农事密码,又氤氲着“煮梅听雨”的江南风雅。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宋代诗人范成大笔下的芒种,是梅雨滂沱、江河翻涌的壮阔景象。而元稹则以“渌沼莲花放,炎风暑雨情”描绘出池塘莲花在暑雨中绽放的清新画面。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芒种时节独特的气候特征,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
  在农事方面,陆游的“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堪称经典。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繁忙而和谐的夏耕图:细雨应时而降,四野农人抢插秧苗,家中麦饭飘香、菱歌互答,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芒种时节的诗词,不仅记录了农人的辛劳与欢乐,也寄托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白居易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虽非专写芒种,却道出了农事艰辛的普遍现实。而范成大的“梅雨暂收斜照明,去年无此一日晴,忽思城东黄篾舫,卧听打鼓踏车声”,则通过回忆雨中踏车灌溉的情景,表达了对农事生活的怀念与感慨。
  江南的梅雨,为芒种添了几分朦胧诗意。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意境,与戴望舒《雨巷》中“丁香般的忧愁”形成奇妙互文。而寻常百姓家“煮梅论英雄”的习俗,让芒种的雨季多了几分市井烟火气。
  芒种是悬在农人心头的指针,它既是一把丈量光阴的铜尺,标记着“春争日,夏争时”的紧迫;又是一支饱蘸墨汁的狼毫,在二十四节气的长卷上挥洒出最浓墨重彩的笔画。当现代文明的钟摆越摆越快,芒种节气依然固执地守护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老韵律,续写着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永恒诗篇。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