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端午回忆
陈斌
  我是地道的农村娃,小时候家里日子紧巴巴的,心里总是盼着点啥,要么跟吃的有关,或者希望能添点新奇玩意儿。端午节,就是这样一个日子,它带着鸡蛋的香气,带着粽子的诱惑,还有香包和五色线的神秘,在我们心里,它跟春节分量一样重。
  那时候经济不太宽裕,平时家里的鸡蛋,大都要拿到集市上换些油盐针线。可一到端午节前,母亲就不再拿去换了,而是一个一个地攒起来,说是端午给我们吃。那些天,只要听到鸡窝里的母鸡“咯咯嗒”地叫唤,我和弟弟撒开腿就往鸡窝跑,抢着去收那些还带着温度的鸡蛋。那鸡蛋捧在手里,热乎乎的,让人有种说不出的舒服和期待。谁抢到了,就小心翼翼地双手捧着,像捧着宝贝一样,轻轻地放进提篮里,放进去还要数一数,总共有多少个了,心里盘算着端午那天自己能分到几个。
  端午节的早饭,确实跟过年一样丰盛。平时就是稀饭、馒头,顶多就点咸菜。可端午这天,桌子上能摆上四盘菜。当然,“主角”是鸡蛋,有炒鸡蛋,也有煮鸡蛋。开饭的时候,母亲会分鸡蛋。外婆和我,一人两个煮鸡蛋。父亲母亲,一人一个。手里拿着那个带着点青壳印子的煮鸡蛋,慢慢剥开,蛋白光洁,蛋黄沙沙的,咬一口,真是从心里往外泛着香。那时候,吃个鸡蛋,是实实在在的幸福。
  除了吃,端午还有些讲究。母亲会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色线,红的、黄的、蓝的、白的、黑的,细细地缠几圈,说是能祛病除邪,保平安。她还会给我们佩戴香包。我的母亲是个巧手,村里人都知道她手艺好,是个“花把式”。端午节前一两天,她就开始忙活了,剪布,缝纫,填充香料。她做的香包可不是简单的布袋子,各种模样都有,兔子、小鸡、小鱼,活灵活现的动物;还有梅花、荷花,带着文气。每一个都被她做得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香包里装的香料,是母亲从药铺买来的草药,闻起来清清淡淡的,带着一种安心的味道。香包佩戴在身上,走过路过,会留下一阵好闻的香气。谁家不会做香包,就会来求教或者请母亲帮忙做,母亲总是痛快应下,从没有拒绝过。她的手艺、她的心意,都缝进了那小小的香包里。
  曾经,我们为两个鸡蛋、一个香包满心期盼,那种期待与珍惜是贫乏岁月里的珍贵记忆。而如今,我们能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中,自由地享受端午的欢乐,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传承传统文化与情感交流上,赋予这个古老节日新的活力与内涵。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