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学周刊
第07版:文学周刊
第08版:文学周刊
标题导航
|
横渠书院的诵读声
妈妈的诗与远方
父亲的算账方式
宝鸡桥城赋
云上时光
守护我回家的那盏灯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父亲的算账方式
荀虎
父亲住院针灸理疗已满七天,算是结束了一个疗程。其实住院第五天,他就吵着要出院,并自己向医生提出要求,得到了可以出院的答复。我只好赶到医院,请医生给父亲开了几服中药,同时办理出院手续。
我在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父亲走过来,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也不插话。等办理完毕了,他小声嘀咕了一句:“还要吃中药吗?”我说:“开的免煎剂,吃着也不麻烦。”父亲微微皱了一下眉,随即笑了一下,没再说什么。
拿到药,我们走出医院,坐上车,都没说话。我刚想问父亲午饭想吃什么,父亲已经抢先说话了:“你现在到处都要花钱,供娃娃读书可不能节省。今早这个钱我给你。”我盯着前面的路,感觉有点恍惚,不知父亲这是什么意思。我扯了扯嘴角,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带着笑意说:“我没事,他们弟兄俩都听话,也不怎么花钱。”父亲认真地数起了钱,数好了递过来,说:“这是1200元,你只管收下。”我开车腾不出手去阻挡,只能回应说:“你的钱你自己留着。”父亲突然提高了声音,他一边大吼“你收下就是了”,一边把钱放到副驾驶座上。我从后视镜里看到了他发火的脸色。
我没说话,任由那沓钱放在那里。自从二十岁那年起,我没再从父亲手里接过钱了。当时自己创业跑运输,有吃紧的时候,都是父亲和我同时在本子上记账,说明了暂借要还。后来我结婚,装修房子、办酒席,父亲不让我出一分钱。我不接他的钱,他把钱递给母亲,母亲说:“儿子,老人传下来的规矩,儿子娶媳妇,我们是该出钱的。等你以后过日子,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快拿着。”
近几年,我过得比较紧张,一年里只给父亲两三次钱,每次都是由媳妇给,父亲就在亲戚邻居面前夸我媳妇孝顺。
想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心苦得揪成了一团。父亲已经七十三岁了,种着两三亩地,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平时他和母亲在家,也有人情往来,也要赶集,不知他是怎么节省下来的。
我没察觉到,眼泪已经顺着眼角淌了下来。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别难过了,等我一点动不了的时候,你再给我钱花就是了。”我哽咽着答应了一声,但是我知道,父亲会一直辛苦操劳下去,就像二十年前、十年前我请他和我们住在一起,不要再种地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他都是一句话:“老农民,不种地还叫什么老农民。”我不知道,父亲什么时候才会有享福的想法。
我送父亲上了公交车,趴在方向盘上大哭了一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