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横渠书院的诵读声
子安
  关中平原的晨雾尚未散尽,渭水支流汤峪河畔的书院已传来琅琅诵读声。
  横渠书院的青砖黛瓦间闪烁着近千年的思想火光。院中那棵虬枝盘曲的古树,正是张载手植柏,初夏时节,它郁郁葱葱,穿越古今,仿佛仍在书写“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墨痕。
  公元1069年深秋,辞官归里的张载褪去官袍,在书院东厢房设帐授徒。这位年近五旬的关学宗师,将半生宦海浮沉与学术求索熔铸成四句箴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如金石掷地,在宋明理学的长河中激起千层浪,至今仍在中华文化的血脉中奔涌。
  张载的哲学大厦以“太虚即气”为基石。他构建起了一个以“气”为本体的宇宙自然观,将汉代以来的元气说升华为系统哲学。这种唯物倾向的宇宙论,与程朱理学的“理在气先”形成微妙张力,却在明清之际被王夫之重新阐发,成为启蒙思潮的源头活水。
  关中学派的务实品格在张载身上尤为显著。他主持“井田制”实验,试图通过恢复古制解决土地兼并;研制天文仪观测星象,将实证精神注入儒学体系。这种经世致用的学术追求,使横渠四句超越道德训诫,成为知识分子的行动纲领。
  “为天地立心”彰显着天人合一的宏大叙事。张载在《西铭》中提出“民胞物与”说,将宇宙视为生命共同体,这种生态智慧一直影响着后世。明代王阳明龙场悟道时,案头正摆放着批注满篇的《西铭》抄本。
  “为生民立命”蕴含着深切的民本情怀。张载任云岩县令期间,每月初一设“酒食劝谕”,与乡民共商农事。这种躬身实践的精神,在清代颜元、李塨的“习行”学说中得到延续,构成中国实学传统的重要脉络。
  “为往圣继绝学”承载着文化传承的使命。面对当时佛道昌盛的局面,张载重释《周易》,开创“义理易学”新径。清代考据学家戴震批判宋明理学时,仍特别指出“横渠之学,独得孔孟之传”。
  “为万世开太平”投射着儒家的终极理想。它不仅体现了张载追求天下安定、四海清平的愿景,更蕴含着对公正、仁爱、和谐社会的向往。此理想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家国天下不懈奋斗,铸就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精神脊梁。1911 年武昌起义指挥部内,起义者们诵读的正是《正蒙》。
  横渠镇的古柏年年生绿,张载墓前的石马已苔痕斑驳,但镌刻在民族精神基因中的横渠四句,如北斗悬天,指引着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远征。横渠四句,也早已超越时空界限,成为中华文明献给世界的永恒智慧。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