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理论
第05版:特稿
第06版:副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文化周刊
标题导航
|
故乡的年
记忆中的蛇形象
磨面记
寄语新年
立春(外一首)
春天的信笺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磨面记
平静
小寒那天,天气晴朗,暖如初春。好友红芳带我去她老家的村子磨面。这面可是地地道道的农家面,特意为过年准备的。
我虽生长于盛产小麦的西府之地,却从没见过磨面是什么情景,对小麦变为面粉的加工过程充满了好奇。红芳的提议着实让我兴奋了几天,终于有机会去见识一下,更重要的是磨出来的那可是无任何添加的纯天然面粉。我们驾车在新修的战备公路一路向北,行驶在宽阔的道路上,有说有笑,无拘无束放飞心情。
转过一道弯,上塬路明显变窄,两旁的绿化带都似乎十分拥挤。二十分钟后,车子上了塬,平坦而开阔,顿时令人豁然开朗。道路两边的白杨树没有因为季节而改变,依然挺拔地站立着,就像全副武装的士兵守护着身后一望无际的麦田。我似乎从来不曾注意过,冬季的麦田竟然是绿油油的,这种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恰恰是在寒冷的季节接受风雪的洗礼,让根脉深深地扎入土地,汲取足够的养分,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沐浴阳光雨露,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迎来快速的生长。只有经历冬季严寒的考验,经过较长的生长期,才能拥有冬小麦成熟的丰收。
过了镇上的集市便到达村口,红芳说,这家磨坊磨出的面粉口感好,附近的村民都会来这儿磨面。果不其然,远远地就看到磨坊门口,停放着汽车、电动三轮车还有架子车。我们只好将车子停在稍远的地方。
走到门口,就听到机器的轰鸣声,进去瞧,我被眼前的大型磨面机震撼了。这与我想象的完全不同,连排式的机器共有5组罗筛柜,从小麦进入口到出面口,完全实现了自动化。自动分筛循环送料,一键式自动碾磨、分离,两个灌满风的送风管道圆鼓鼓地竖立着,磨坊老板时不时检查一下各个罗筛柜的碾磨程度,将盛面粉的木柜和装麸皮的袋子及时放到位,按动开关,将每个磨面人的面粉分得清清楚楚。经过五道碾磨后,面粉和麸皮从不同的出口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
磨面人排着长队,每人跟前都竖着几个鼓鼓囊囊、装满小麦的蛇皮袋。幸好昨天红芳已叫人过来,提前把麦子洗净晾干了,可以直接开磨,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等候的时间。找到要磨的那袋小麦,我们自觉地排在队伍后面,陆陆续续,又有人排在了我们身后。
我忍不住将手伸进口袋,抓起一把麦粒,金灿灿的麦粒颗颗圆润饱满,散发着成熟的气息,每一颗都浸染着农人的汗水。红芳说,每到秋播、夏收时节,随儿子居住西安的父母亲和几个在外工作的兄弟姐妹,定会提前赶回来,把家里的十几亩地精心打理,认认真真地种上小麦,直到颗粒归仓。
为什么磨面的大部分是老人,而且一次要磨那么多袋小麦?红芳说,快过年了,许多老人都会把家中贮藏的小麦
多磨一些,等在外工作的孩子们回家过完年,在返城的时候,给每人都带上自家磨的面粉,也会分给亲戚们。我恍然大悟,绿色无添加的农家面,吃着自然是健康放心,当然要分享给重要的人。
终于轮到我们了,待到老板将第一个罗筛柜的阀门关闭后,他抬抬右手给了我们一个手势,我和红芳将小麦缓缓倒入圆形的入口槽中。小麦便随着机器的运转,穿越每一个罗筛柜,经过五道细细碾磨,也就短短十几分钟时间,被分离成面粉和麸皮,从不同的出口抖动着流出,全程无任何添加,充分保留了小麦的本色和营养,绿色有机安全。看到越来越多的面粉堆积起来,我们满心欢喜,仔细地装入准备好的面袋,一点儿也不舍得浪费。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