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麦秆画
精巧草编 装扮生活
本报记者 罗琴

  来自田间的麦秆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在民间艺人的手中,却可以变身成为遮风挡雨的帽子,也可变成送来阵阵凉风的蒲扇。麦秆还可在民俗艺人手中被“点草成画”,成为精美绝伦的艺术品,颇具欣赏价值。
  在凤翔区糜杆桥镇竹园村,人人都会编织草帽。挑麦秆、泡麦秆、掐辫子……再经过人们的巧手编织,一顶顶草帽就做好了,伏天里,戴在头上正好遮阳。可千万别以为小小的麦秆只能做草帽,它还能成为工艺品!近日,记者采访了凤翔麦秆画非遗传承人李玉让。今年62岁的李玉让告诉记者,他从小就喜欢绘画、雕刻等工艺,1983年学艺毕业。“我们本地好多人都有用麦秆编织草帽、蒲扇的手艺,我就想,能不能用麦秆来创作出一幅画。”李玉让有了想法,就开始行动。凭借着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他在学习凤翔传统艺术草编的基础上,开始尝试着用麦秆作画。
  麦秆画在编织技艺的基础上融入了书法、绘画、剪纸等技艺,艺人需精心构思、细心制作、耐心修饰,方能创作出立体感强、灵动如生的麦秆画。李玉让指着一幅麦秆画上的喜鹊介绍说,喜鹊身上的羽毛,是他用剪刀修剪了的麦秆,再用颜料浸染,然后一一粘贴上去的。他说,这幅麦秆画制作出来需要数万根麦秆,三个人一起制作,最少得10天时间。
  近40年来,李玉让创作出了上百幅精品画作。同时,他不断优化工艺流程,使得麦秆画的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在他手里,麦秆经历选、漂、熏、染、蒸、熨、烫烙、剪、刻、描、拼、贴、装等十余道工艺,成为一幅幅观赏性极强的麦秆画作品(见右图)。他的作品《吉庆童子》在西洽会非物质文化展览会上获二等奖,《莲年有余》在凤翔民间艺人绝活大赛中获一等奖,《蒙古人》在新疆乌洽会民俗文化产业会上获一等奖……与此同时,还有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
  记者了解到,现如今,凤翔很多麦秆编织艺人除了加工草帽、蒲扇之外,也会结合年轻人的需求和审美,编织出时尚背包、精美挂件、摆件、杯垫等生活用品,颇受年轻人喜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