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农谚彰显古人智慧
本报记者 祝嘉
  “大暑前后,衣裳溻透。”作为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携着滚滚热浪如约而至。农田里,每一粒种子、每一株秧苗、每一片叶子、每一颗果实,似乎都在低语,讲述着关于时间的故事。而流传千年的农谚,则是这些故事中最为动人的篇章。7月14日,宝鸡“沐言堂”传统文化推展馆负责人蒋涛结合关于大暑的农谚,向记者介绍了大暑节气在农事活动中的意义,以及与之相关的农谚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蒋涛说,这句农谚道出了大暑节气对于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它告诉人们,大暑酷热是五谷成熟的必要条件。如果缺少这样的高温,农作物可能难以充分生长。这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也提醒现代人要尊重自然、顺应天时,方能获得收获。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这句农谚则预示着大暑天气变化对秋季气候的影响。蒋涛解释,大暑期间,如果能感受到凉意,那么立秋之后气温可能会回升,即出现所谓的“秋老虎”。这关系到秋天农作物的成熟,提醒人们要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农事活动,以确保粮食安全入仓。
  “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这句农谚描绘出一幅理想的丰收景象。大暑期间,如果连日阴沉并伴有适量降水,那么对于大多数作物而言,无疑是天赐甘霖。这样的天气能够促进农作物茁壮成长,预示着秋季将有一个好收成。蒋涛说,这不仅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反映了古人对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的期望与祈愿。
  “大暑正值伏天,与伏天相关的谚语也有不少。”蒋涛说,“比如,‘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丰,粮仓满盈’,这两句谚语都强调了伏天降水对粮食收成的重要性。”在伏天里,如果降水充足,那么农作物的成熟就能得到保障,秋后粮仓便会装得满满当当。“这是古人对气候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认识与总结,也是老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蒋涛说。
  这些农谚历经千百年而流传至今,不仅是简单的气候描述或农事指导,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体现。在大暑这个充满热烈与希望的时节,让我们一同聆听这些古老的声音,感受那份来自大地深处的脉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