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特稿
标题导航
|
打麦场
夏收忙
收油菜
捡麦穗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夏收忙
王苗
夏夜浅眠,蒙眬中一两声布谷鸟悠远清亮的啼鸣,划破寂静长空传入耳际。我知道,此时家乡金色的麦浪正在夏风中翻卷,布谷鸟担心阔别家乡的游子淡忘这件重大农事,所以特意飞临城市传达丰收的讯息……
择时日,我们驾车驶上回乡之路,旷野的风争先恐后从车窗挤了进来。我闭上眼,嗅着夏天乡间香甜的味道,内心无比安宁。高大的行道树为过往车辆撑起不断延伸的绿荫,宽阔的道路两旁,那太阳下格外耀眼的金黄,就是丰收麦田纯正的底色。一辆辆收割机呼啸着疾驰而过,我想,定有农人正在成熟的麦田里焦急守望。
不多时,汽车已驶过村口柏树夹道的斜坡。眼前,水泥硬化过的平整村道上,已铺满刚收割回来的、散发着香味的麦粒,我们怕汽车轮胎压扁还噙着水分的鼓胀麦粒,便将车远远停靠。路两边是挥舞农具翻晒麦粒的左邻右舍,他们熟悉的动作、不倦的身影,让我想起了已离世四年半的老父亲。
七十多岁的母亲顾不得自己的腿脚疼痛,东奔西跑追逐着收割机作业的方向,将家里分散种的几亩麦子艰难收回了家,晾晒在家门口的水泥路上。看到母亲时,她比我上个周末看望时又瘦了些许,瞬间,泪水在我眼眶打转。我知道,母亲心里是有期盼的,否则,她不会如此坚定地独自守护着家中的那些田地,更不会在我们多次劝说她与我们共同生活时,依然倔强地拒绝。母亲坚守着为农的本色,也坚守着自力更生的信念。我们姐弟二人虽然对母亲如此年纪却执拗种田的做法很反对,但其实,在内心却是小心呵护着母亲持续焕发的精神活力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夏时节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阴晴不定,稍疏防范,麦子就有淋雨的危险。天气预报第二天有雨,放下手中买给母亲的一大袋食品,我和爱人急忙换上母亲早已备好的布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夏收。因天气原因,抢收回来的麦粒还未完全干,用铁锨翻动时听不到麦粒与铁锨接触时发出的清脆的碰撞声,耳边响起的,只有铁锨与水泥地面发出的刺耳摩擦声。一年一次的夏收让我倍加珍惜与母亲共同参与的时光,因为这意味着母亲依然能够操持这样的夏收场景,这么一想,倒也感到欣慰。
由于是下班后抽空回家收麦,所以从赶到家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没敢停歇。终于,我们在天黑之前完成了碾场、扬场的工序,让大片铺展的麦粒聚拢成堆。无月之夜,我们借着远处微弱的路灯光亮忙碌,我和爱人一锨锨把麦子装进一个个袋子,母亲随后扎紧袋口,还不时挥动扫帚,将我们装袋遗留下的麦粒扫拢在一起,三个人配合默契,在我们一鼓作气装完了三十多袋麦子后,我已饥肠辘辘。母亲要给我们做鸡蛋汤喝,爱人怕耽误时间,我们只吃了一个西瓜止渴,就又振作精神,用小小的拉车一袋袋往家里拉运麦子,爱人的脚步看上去轻快了起来。看着整齐码放着的丰收成果,母亲难掩龙口夺食的满足。
时至子夜,人机喧闹一天后,村庄又恢复了宁静。起风了,驱车回城的路上,我看到远处田野里仍有收割机在轰鸣声中来回穿梭……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