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打麦场
朱宏利

  小满节气过后,关中地区小麦相继成熟,看着大型联合收割机在金色麦浪中成片作业,儿时的夏收场景又浮现在我的脑海。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晒得人身上热辣辣的,割麦、运麦、打麦,田间地头到处都是挥汗如雨的乡邻,家家户户的打麦场变成夏收的“主战场”。
  现在农村已经很少用到打麦场了。那时候,每户人家都在村子不远处留一块田地,平时种些早熟的蔬菜,赶在麦黄前采收完,将地整平,下一场雨就拉起碌碡碾压一遍,天晴晒、雨后碾,直到田地像水泥地一样硬实又平整。我们家乡把这叫作“场面”,也就是打麦场。
  为了方便打麦晾晒和乡邻之间能互相帮上忙,每家每户的打麦场都连在一块,整个小组的打麦场有将近二十亩,相当于一个大型广场。麦收前后,这里便是孩子们的乐园,我们在宽敞的打麦场上三五成群地骑自行车、丢沙包、跳皮筋、捕蝴蝶……记得那时候,学校会放十天左右的夏忙假,主要是帮家里收麦、晒麦、拾麦穗。
  那时候,身为村干部的爸爸奔波于夏收、夏种、夏管的多项工作,忙得顾不上家。爷爷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这个时候,他就带领一家人,或指导麦客割麦,或联系收割机,或是用架子车将麦捆运到打麦场,妈妈负责起全家人和麦客的一日三餐,我们小孩子就是捡麦穗、送茶水和饭菜,再加上捎话带信。
  地里的麦子基本收割完的时候,大型打麦机就派上用场了。机器一开动,全家齐上阵。每个人都有分工,爸爸力气最大,用铁叉从车上把麦捆挑下来,爷爷和哥哥往打麦机里塞,我的任务就是拿着木锨清理打麦机出口的麦粒,确保它们不会堵塞出口。可别小瞧这活儿,打麦机总是摇摇摆摆发出尖锐的声音,吐出来的麦粒乱蹦乱跳,当我低头弯腰去清理时,总有一两粒蹦到我脸上,打得我叽里呱啦地乱叫乱跳,但我还得拿草帽护着脸小心翼翼地再去清理,收麦时节,没有一个闲人。
  傍晚时分,山风吹来,爷爷和爸爸便开始扬场。扬场就是利用风力将麦粒和麦壳完全分开,以便后续储存,这是麦子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于是,打麦场上便有人留下来“守株待兔”,等待风的到来。直到后半夜起风了,麦场上又是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晒麦是夏收的最后一道工序,每天早晨将麦子平铺到打麦场上,骄阳高照的时候,还要用木耙不停地翻搅。我挺爱干这活儿,但总是搅得不成章法。母亲告诉我,要顺着一个方向翻搅,才能将每一颗麦粒都晒得干燥。
  夏收季节,最怕的是雷阵雨。有时候没有任何征兆,天空突然间就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然后就是倾盆大雨。这个时候,全家要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心急如焚,手脚并用,仿佛在与时间赛跑,争夺每一粒宝贵的粮食。在这关键的时刻,邻居们也展现出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齐心协力,相互帮助,确保做到颗粒归仓。
  经过一番忙碌,每个人都灰头土脸,汗水浸透了衣衫,但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是丰收的喜悦,也是辛勤付出后的回报,更是邻里间深厚情谊的见证。这个夜晚,麦场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大家共同庆祝着这一年的丰收。
  待麦粒归仓、麦草成垛,打麦场的使命也就完成了,它被重新开垦成田地,等待着来年的夏收。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