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本市新闻
第04版:特稿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本市新闻 ·公益广告
标题导航
|
农事也可成为乡村旅游金名片
笔墨联秦陇 书画歌盛世
用短视频谱写田园诗篇
传奇的发现与千年的传承
展示普通人的艺术情怀
临街房子不做生意 建起民俗实物展馆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太白县黄柏塬镇村民蒋心洋
用短视频谱写田园诗篇
本报记者 罗琴
“又到了吃野菜的季节,今天我就把母亲采回来的香椿、蒲公英、野葱子、折耳根做成山里人爱吃的腌菜,这种腌菜的工艺有点像做红茶……”跟随着视频解说和场景的转换,蒋心洋通过短视频拍摄,向人们展示着充满乡野趣味的田间生活(见右图)。
蒋心洋,用短视频记录乡村生活的网络达人,今年41岁,是太白县黄柏塬镇高家坝村村民。蒋心洋告诉记者,自己很喜欢短视频拍摄,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山里人的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独特魅力,两年前,他决定用短视频记录自己和老母亲的日常生活。“拍摄内容有时是挖野菜,有时是炒茶,有时是做美食,因为都是我们这里的特色,所以不少人对我的视频很感兴趣。”
蒋心洋说,他刚开始拍时也不太熟练,就跟着手机上的教学课程学习拍摄技巧,也会悉心听取朋友们的意见建议。慢慢地,他就掌握了更多技巧,现在发布出来的视频,角度多变,内容丰富,画面切换自然流畅。蒋心洋说,拍摄、剪辑的速度也提升了不少。“两年时间,我拍摄了300多个短视频,设备也从一部手机、一个支架换成了相机和三脚架。”
在蒋心洋的视频里,记者看到许多并不常见的山野植物和美食,比如,炒干后手工揉制的茵陈茶、用树叶做成的神仙凉粉、油炸的玉簪花、紫苏辣子菜豆腐……这些散发着独属于山里人乡土味道的吃食,让人感到新鲜不已,而农村的慢生活,也让人心生向往。
视频里的蒋心洋既是大自然的守护者,又是美食的制作者。“山里的一切都是原生态的,大自然是一座宝藏,它会慷慨地馈赠给人类药材与舌尖上的美味,我也是想通过短视频带大家认识更多山里的植物。”
蒋心洋说,食材的发现与制作,有一些是祖辈传下来的,山里人都知道,还有一些是他自己学习积累的。每当美食出锅,蒋心洋都会和80岁的老母亲一起享用,有时也会邀请村民一起品尝。山野间,那份淳朴、自然、宁静,看起来格外惬意。
谈及自己的短视频创作,蒋心洋感慨道:“这里是我从小就生活的地方,平淡又真实,自在且舒适,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在几声犬吠、几声虫鸣中,用短视频记录下生活点滴,我觉得很有意义,也希望自己的慢生活能与更多人分享。”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