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农事也可成为乡村旅游金名片
胡宝林
  6月5日是“芒种”节气,“山水郎坝 津津乐‘稻’”太白县第二届郎坝插秧活动在位于秦岭腹地的黄柏塬镇皂角湾村开幕,成为太白县第十五届旅游避暑季的热点,引人注目。乡村旅游怎么做优做强?像黄柏塬镇一样,通过特色农事活动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不失为一条好路子。
  挖掘地域特色农事活动亮点,精心打造乡村旅游“吸睛点”。农事活动尤其是地域特色农事活动是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这种特色体现在差异性、稀缺性、规模性等特点上。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宝鸡主产小麦、玉米,大米只在极个别地方“小众生产”。插秧,对南方人来说见惯不惊,但对生活于小麦主产区的宝鸡人来说却很新鲜。当关中大地的金黄小麦正在收割的时候,秦岭深处的插秧活动却如诗如画般展开,虽然规模不大,却充满吸引力,大家都想一观究竟。特别是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对这种秦岭乡村农事活动尤其感兴趣。这就是差异性、稀缺性构成的特色和魅力。黄柏塬镇的“山水郎坝津津乐‘稻’”插秧活动,正是抓住特色、展示魅力、吸引参与、做强乡村旅游之举。宝鸡种植的农作物品类众多,农事活动中的播种、耕耘、浇灌、收获、加工等活动,因地制宜加以塑造,都有可能成为吸引城市游客参与的休闲旅游项目。
  不断拓展农事的“附加功能”,提升乡村旅游“附加值”。努力把特色农事与旅游、文化、游客等元素相结合,让特色农事活动蕴含、附带、提携、关联众多值得观光、体验、品味的乡村田园元素,融合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更多城市游客,能为乡村旅游开辟新天地。这种“农事+”既开拓农业的附加功能,也提升农业和旅游业附加值。以郎坝插秧活动为例,既向游客展示了农事之美、劳动之美,又向游客展现了绿色生态和田园风光之美,还在“芒种”传统节气展现了传统文化之美,这是美的三重附加,也是旅游之乐的三重增值。另一方面,通过游客体验有机大米的种植过程,让当地生态、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品牌形象更进一步深入人心,有助于农民增收,这是经济“附加值”的增值。
  把农事活动的亮点打造成乡村旅游的卖点,将附加功能变为附加值,农事活动在打造乡村旅游金名片、促进乡村振兴中一定能发挥更大作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