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政法专刊
第04版:金融之窗
第05版:体育专刊
第06版:文化周刊
第07版:文化周刊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话剧《面皮》里的宝鸡方言
尔识(ershi)理睬
试火(sihuo) 尝试
耐活(nɑihuo) 凑合
殁咧(molie)去世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殁咧(molie)去世
在话剧《面皮》中,主角王红强在讲述父亲与面皮手艺有关的遗愿时,说到这样一句话:“我大(爸)头天殁咧,第二天就入了土。
队长说,我大殁得不是时候 ……”其 中,“ 殁(mò)咧”在宝鸡方言中意为去世。6月5日,方言爱好者陈泽宇在宝鸡民俗博物馆内参观,看到一组展示葬礼的小型泥塑群,泥塑队伍里有孝子摔瓦盆,有乐师吹唢呐,有乡亲抬棺,看起来颇为生动。陈泽宇说:“过去,有德行的老人殁了以后,就是这个场景。现在白事提倡简办啦,没有这么复杂,但人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是一样的。”陈泽宇谈到,老辈人用词讲究,老人去世,忌说“死”而称“殁”;未成年人因病或意外去世,忌说“死”而称“殇”,表达对逝者的尊敬。
“殁”这个字颇为古雅,在古人古籍中常被使用。三国时期的百科辞典《广雅》解释殁为“终也”。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有这么一句“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大意是谁料年轻的先死而年长的还活着,强壮的夭折而病弱的却保全了呢。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殁字解释为死,这个字古今字意变化不大。同时,古人对死的说法也不只有“殁”字,因地位、身份、作为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称呼。《礼记》里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与“殁”有关的成语也不少,比如春殁夏初、殁而不朽等。
如今,宝鸡农村有老人过世,儿女把这个消息告诉乡亲和亲戚时,依然会说“我大(或妈)殁咧”,语气中尽是哀伤与思念。
本报记者 张琼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