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从“静态保存”到“动态保护”,宝鸡历史文化街区——
留住城市记忆 焕发人文光彩
本报记者 祝嘉
    深藏在通文巷的周家大院



  开栏语
  今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在我市各县区,有一批有故事有内涵的古建筑、老街区,它们穿越时光、连通古今,记录着历史与文化留下的印记,并融入当下宝鸡人的市井生活中。即日起,我们深入我市各县区,品读古建筑、探访古街区,展示古建筑老街区“身上”熠熠生辉的地域文化华彩,敬请关注。
  今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古迹、古树名木和历史文化街区等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目前,全市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处,分别是凤翔区新庄巷历史文化街区、凤翔区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金台区长乐塬街区。这些有着深厚积淀的历史文化街区,如今正在加速融入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生活。
  雕刻光阴 维系乡愁
  “这里就是周家大院了。”5月14日上午,凤翔区城关镇通文巷内,几位外地游客背着背包、举着相机,一路边走边拍,来到了坐落在此的凤翔周氏民居。
  凤翔周氏民居俗称“周家大院”,是明清时期一户周姓商人的宅院,也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式民居,2008年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至2013年,凤翔县博物馆(今凤翔区博物馆)对凤翔周氏民居进行了维修改造,使这座古老宅院焕发新生,成为展示西府地区人文风俗的重要园地。
  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但周家大院无论工整的布局、考究的工艺,还是精美的石刻、细致的木雕,抑或字字珠玑的规训、警句、格言,至今依然散发着典雅、清新的人文气息,成为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代表性建筑。
  据凤翔区城关镇副镇长张永博介绍,新庄巷历史文化街区、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都位于城关镇,自唐末建城以来,一直处于凤翔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区。街区内及周边分布有大量历史文化遗迹,如秦穆公墓、东湖、周家大院、苏公祠、药王洞、凤翔文庙等,历史脉络清晰,文化传承完整。如今,经过文物保护修缮、环境整治提升,街区已成为外地游客了解凤翔的窗口、本地民众维系乡愁的纽带。
  5月15日下午,位于金台区十里铺街道的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迎来了一群摄影爱好者。“蓝天、绿树、旧厂房、老火车,太出片了!”大家漫步在街区,不时举起相机取景拍照。
  “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以抗战时期由汉口迁至宝鸡的荣氏申新纱厂旧址为主体,是因陇海线而兴的宝鸡老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宝鸡市中心保存最完整的历史文化片区。”长乐塬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娜介绍,街区依托建于上世纪40年代的窑洞车间、薄壳车间、申福新办公楼、乐农别墅四座建筑,梳理宝鸡抗战工业发展脉络,打造“工合之光”“工创天地”“长乐家园”三个组团,全景展现近百年来宝鸡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目前,一期“工合之光”组团已建成开放,二期“工创天地”组团计划年内建成。
  隐于市井 融入生活
  采访当天中午,几位家长骑着车子、带着孩子驶进文昌巷。随即,凤翔师范第一附中、儒林小学放学的大批中小学生涌进巷子,跑着、走着、说着、笑着,让沉寂的街区忽然热闹起来。
  文昌巷、毡匠巷为南北走向,通文巷为东西走向,西头连着文昌巷,东头连着毡匠巷,俯视三条巷子,如同英文字母“H”,共同构成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东西走向的新庄巷,一头连着毡匠巷,一头正对东湖西门,成为新庄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两片历史文化街区总长度1.23公里、总面积3公顷、总人口1300余人,沿街除了青砖黛瓦的民居,还有餐馆、旅馆、美发店、裁缝店、洗衣店、快递驿站等,弥漫着浓浓的市井气和烟火味。
  “隐于市井,融入生活。这是历史文化街区有别于文物古迹和旅游景区之所在。”我市历史文化研究者杜恪表示,历史文化街区如果只有文物遗存和历史建筑,或者建几条仿古街道、造几个仿古景观,那始终是沉默的、冰冷的、疏远的。遍看国内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如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外滩、重庆的磁器口、厦门的鼓浪屿,它们不仅是时代的档案,更是生活的舞台——当地人长期居住在此,本身就已成为街区的一部分,他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都是经过历史的淘洗固定成为日常,而以文化的形式体现出来,作为街区最真实、最生动、最触碰人心的场景。
  暮色降临,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灯光点点、轻风习习。街区中央,一台复原的404号蒸汽机车尤为醒目。80多年前,在长乐塬创办工厂的民族企业家,就是用这样一台蒸汽机车发电,带动4000锭纺纱机运转,为支援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今,这台复原的404号蒸汽机车作为街区地标,吸引附近居民前来纳凉、聊天、健身。
  家住十里铺街道的居民金志忠告诉记者,当年,宝鸡申新纱厂职工在紧张繁忙的生产劳动之余,还经常看电影、演话剧、打篮球、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们把这一片热土亲切地称为“长乐园”。“你看,现在这里多热闹,还是我们的‘长乐园’。”
  延续文脉 传承精神
  周家大院前院的门楣上,刻有“勤俭恭恕”四个大字,两侧门柱上,分别刻有“清廉一品”和“安乐延年”;后院的门楣刻的是“言物行恒”,两侧门柱刻的是“经训不荒真富贵”“家庭有礼自平安”。从中不难看出宅院主人崇德尚礼、勤劳俭朴、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人生追求,而这正是凤翔两片历史文化街区所承载的人文内涵。
  张永博表示,新庄巷历史文化街区、文昌巷—通文巷—毡匠巷历史文化街区充分发挥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优势,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现已成为凤翔“居民情感归宿地”。
  在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依托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打造的宝鸡工业博物馆,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参观学习。李娜介绍,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抗战工业遗产,见证了人民群众“实业抗战”的光辉历程。长乐塬历史文化街区在建设过程中,坚守遗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保持遗址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让沉睡的工业遗产“活起来”,传承弘扬奋斗精神。同时,街区积极引入新功能、新业态、新活动,探索文旅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开发具有历史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主题课程,推出红色实景文化主题游戏和爱国主义教育沉浸式剧场,推进街区文旅商体融合发展。
  通过这些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我们不仅守住了城市的根与魂,更让历史文脉得以延续、人文精神得以传承。如今,这些街区已经不再是历史的陈迹,而是与现代城市生活紧密相连的活跃空间,让人们能够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寻到历史的记忆,感受到文化的底蕴。未来,我市将继续致力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让它们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为市民提供更多了解历史、体验文化的机会,同时也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内涵和活力。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