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陈仓区周原镇油坊村
以花为媒促振兴
本报记者 罗琴
    油坊村油菜花海引来游客游览打卡

    油坊村锣鼓队为赏花活动添彩

    油坊村油坊雕塑展示古法榨油技艺

   
  近日,随着油菜花盛花期的到来,陈仓区周原镇油坊村迎来了“高光时刻”。在举办油菜花赏花活动的前三天,该村人流量就已突破10万人次。近日,记者走进油坊村,只见油菜花海令人沉醉,铿锵锣鼓热闹欢腾,村子活力满满。
  油坊雕塑展现村史
  车刚驶入村中,就看到团团簇簇粉嫩如烟霞的樱花,将入村道路装扮得唯美且浪漫。通村路两侧栽植着银杏树、雪松、红叶李等树木,郁郁葱葱。在村委会对面的文化广场上,古色古香的小亭里有一组油坊雕塑格外醒目:草棚里,一名赤膊汉子奋力下压杠杆,榨取菜籽油,旁边放着磨子、油缸等榨油工具,还有一个老石磨守在亭子旁,似乎在静观这日新月异的村子。
  油坊村党总支副书记董亚兵告诉记者,这组油坊雕塑反映的是油坊村传承了几百年的古法榨油技艺。“据村里流传的说法,几百年前,油坊村用古法榨油,经火炒、磨子碾压、锅蒸、扎油坯、用土梁压榨等程序,使菜籽油流进油缸。每到油菜籽收获的季节,菜油清醇飘香,四邻八舍的乡亲都赶来榨油,‘油坊村’就这么叫开了。”董亚兵说,勤劳的祖辈以榨油为业,代代传承,直到上世纪70年代,村里还在榨油作坊榨油。如今,古法榨油作坊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机器榨油。2014年10月,村上立此雕塑,也是为了纪念祖辈的勤劳和奋斗。
  油坊村地处陈仓区周原大塬、虢凤路边,全村有2500多人。在发展乡村经济中,先后引进了翠丰园、华臻、绿丰源等涉农企业,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就业。再加上村集体经济流转土地种植粮食作物,这些年村民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油坊锣鼓名动乡里
  油坊村文化广场上有一座戏台,看上去简朴大气。今年74岁的原村干部董志强说,1982年村上新建了这座戏台。“原来的老戏台太小,也太过陈旧,不少建筑结构都已损坏,当时,村民对文化生活产生了很大的渴望,因此,建新戏台很有必要。”董志强回忆,新戏台搭建好后,村民欢喜得不得了,逢年过节都来这里看戏,还吸引了方圆几百里的群众来观看,场面热闹非凡,而这座戏台也成了油坊村的标志性建筑。
  “现在,村上的戏台主要用于唱戏和一些大型文艺表演,一般的晚会或其他活动,都在戏台正对面的小舞台举行。”顺着董亚兵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村委会前的一方舞台,舞台后还竖有一块液晶屏。“咱村上的锣鼓队、秧歌队、广场舞队,平时不论是彩排还是表演,都在这里进行。”董亚兵说。70岁的冯玉是村上锣鼓队队长,他说,目前村上锣鼓队成员有180人,以40岁到45岁的中年人居多。“这支锣鼓队在区上也算是大队伍了,大概14年前,村上坚持打鼓的只剩两个人,咱这项传统手艺差点就失传了。”冯玉感慨。油坊村还有一本距今100多年的古老鼓谱,后来,冯玉与乡亲一起简化了鼓谱,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应用于锣鼓演奏中。冯玉说:“我们不断发动年轻人一起打鼓,并参加市、区、镇、村的各类比赛,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爱上锣鼓,大家一起讨论打鼓技巧、创新表演细节,锣鼓队不仅技艺越来越精湛,团队凝聚力也更强,逢年过节有近200人参加表演,锣鼓喧天,声势浩大。”
  为给村民提供文体活动平台,油坊村在2015年建起了标准化门球场,这在全镇是独一家。董亚兵高兴地说:“村民放下锄头敲锣鼓,离开麻将打门球,成了村子健康生活的新风尚。”
  文明新风吹拂村庄
  4月10日,油坊村“油菜花开满地金、森林乡村画中游”油菜花赏花活动举行。村里200多亩油菜花连成片,汇成金色海洋,游客徜徉在油菜花海,欣赏拍照,流连忘返。
  “没想到有这么多人来看花,确实令人惊喜。”董亚兵感叹说,近期,每天村里车辆不断、人潮涌动,村民们也喜出望外。董亚兵说:“为接住这波人流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服务举措,给游客提供各种便利:进村车辆停放免费;油菜花海旁边的小吃、文创、民俗工艺等摊位费全免;村中道路摆渡车接送免费;30余名志愿者全天上岗,义务疏导交通、提供引导……”市区游客张芳芳说:“油坊村村民太热情了,来这里赏花让人心情愉悦!”
  在油坊村文化广场上,手绘墙也是游客们的打卡地之一。长约300米的墙面上,画有“美丽乡村德善油坊”主题画,每个古代人物旁有仁、义、礼等解释。热心村民说:“这是我们村委会副主任董东让画的,你看有孝文化、礼仪文明等主题,有一定的教化作用,让人们从绘画中可以学到更多做人的道理,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还有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场景,很有意思。”拐角处的墙上,画有斗鸡、踢毽子、滚铁环等民间游戏,也有金色玉米、火红干辣椒串等农作物,洋溢着浓郁的乡愁味道。
  如今,油坊村持续开展文明新风、传统家风评比,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身边好人20余名,还开展大学生座谈奖励活动等。油坊村文明和谐的乡风由来已久,十余年来,村上坚持在重阳节请70岁以上老人吃大肉泡,年轻人为老年人送祝福,将爱老、敬老、孝老文化代代传承。
  国家森林乡村、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区级文明村、区级美丽乡村……20多块荣誉奖牌被整齐摆放在油坊村村委会办公大厅,这是油坊村人在乡村建设道路上的累累硕果。董亚兵说:“我们将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展现更多油坊活力与魅力,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