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副 刊
第04版:特稿
标题导航
|
又见槐花开
我和我的老师
渡口与便桥
难忘的荠菜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渡口与便桥
◎赵红枫
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交通基础,有旱路和水路之分。旱路跑车,水路行船。
我的家乡东崖村处在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南岸。为了方便渭河两岸人文交流、商品贸易,几十年前曾在此地设过一个渡口。用船载人载物过河,船只停靠的地方为渡口。
东崖村渡口上的船只部分是村民集资打造的。平底,宽约两丈,长约三丈,深不足三尺,呈长方形,船内有龙骨,龙骨间相距三尺左右。龙骨与船帮上厚厚的木板,供船工行走与乘客乘坐。
记得小时候的一天,生产队分了一些瓜菜,家里吃不完,父亲让我背到岐山蔡家坡去卖。一大早,太阳刚从东方升起,我就用背篓装了些瓜菜,来到了渡口。
艄公是一位佝偻着背的中年人,穿着很旧的衣服,裤子上满是补丁。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拿着一个大烟袋。所有的船工都是本村人,平时都认识。上船后我等了一会,陆陆续续又有二十多人上了船,有的背着粮食,有的担着水果,有的掮着扫帚木头,五花八门。艄公撑起了舵,船缓慢地离开渡口,向对岸驶去。
东崖村渡口从夏季开始放船,一直延续到秋末。
冬季的渭河是枯水季节,加之河面结冰,人们就开始筹划建简易桥。建桥开始加工木料,特别粗的加工成木板,特别细的留做桥面。只有能做椽子的木料可做桥橛,桥橛的一头加工成榫头,另一头砍出尖锥,桥板凿出卯眼,力气大的年轻人抡起大木槌把一个个桥橛套上桥板打入河床中,每两个橛一对,桥板与水流方向一致,在桥板上放上小木料,然后填上玉米秆或高粱秆,最后在秸秆上覆上土,浇水踏平,便桥就算建成了。
到了来年夏初,四月八物资交流大会结束后,桥就拆掉了,摆渡又开始了,一代又一代人繁衍生息着,渡口与便桥一年又一年交替“上岗”,就像渭河里的流水,奔流不息,连绵不断。
我们东崖村有大片肥沃的平坦耕地,盛产小麦、玉米和各种瓜果蔬菜,背靠秦岭,有大量的木材资源和核桃、栗子等山货。北岸是蔡家坡和陇海铁路,也是岐山县农副产品、工业产品、日用品的集散地。南岸的木材木炭、粮油瓜果需要运往蔡家坡集市销售。北岸蔡家坡的布匹、工业日用品以至煤炭也需要运往渭河南岸及周边消费。渡口与便桥为南北两岸的物资贸易、文化交流、人文交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社会的发展,建桥已经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渭河两岸自20世纪80年代始,混凝土、钢制大桥横跨在渭河上。渡口和便桥、渡船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东崖村的渡口同渭河两岸其他渡口一样,于上世纪80年代前后相继衰落,最后消失,现已成为历史。对我们这些年过花甲的人而言,渡口与便桥已经成为遥远的记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