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剪窗花
◎李新娟
  天桥上,我遇见一位剪窗花的老婆婆,她坐在小木凳上,身旁放着一个小竹篮,篮子里放满了窗花。她戴着一副老花镜,苍老干枯的手却不失灵巧,剪刀一开一合,一对漂亮的窗花就剪好了。悠然的举止、满头的白发、慈祥的模样,多么像我的外祖母啊。我蹲在她身旁静静地看着,这些红红的窗花犹如一朵朵明艳似火的红梅花,热烈地盛开在老婆婆的篮子里,也盛开在我思乡的心窝上。
  在我的老家,过年有剪窗花的习俗。旧时窗户都是方格木窗,多用白纸糊成。进入腊月,家家户户都要扫舍,更换窗户纸,这时,各具寓意的窗花便跃然于窗户上,人们将自己欢喜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尽情表达。  
  外祖母是有名的剪纸高手,小时候我常看她剪窗花,她手中的剪刀在或画或叠的贴纸间上下翻飞、左右游走,那种运用自如的动作犹如孙悟空舞弄如意金箍棒般娴熟,我经常看得入了迷。花草鱼虫、飞禽走兽都成了她心中的标本,她总能随意率性地剪出自己想要和喜欢的图案。外祖母经常对我说:“做事要带上眼,多动手,还要用上心才行。”  
  进入腊月,外祖母的炕头也就热闹起来。村上的老婆婆、大娘、婶婶们来了一拨又一拨,学习剪窗花的,讨要窗花的,还有来拉家常的,她每每热情地招呼着。外祖母在冬藏的日子里,就这样剪啊剪,剪出了深深的乡情,剪出了浓浓的年味。听母亲说,外祖母出生时大雪纷飞,而院中梅花开得正盛,所取名中自然就有了个“梅”字。在那个物资匮乏、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的年代,她为村里人剪窗花从不收取费用,深得人们敬重,教书先生便送她“一剪梅”雅称。
  三十年前,外祖母病重住院,我当时在外地上学,听得消息后,坐火车、乘汽车,几经周折赶到医院。外祖母无力地躺在病床上,嘴里不停发出痛苦的呻吟,看到我回来了,她强行坐起来紧紧拉着我的手,似有太多的话要对我说,无奈病中的她说起话来实在费力。  
  想起外祖母特意为我剪的兔子窗花,想起她为我缝制的过年新衣,想起她为我糊好的梅花灯笼,想起她迈着一双小脚送我上学,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了下来。我深知,她的最后一个愿望应是剪窗花,便拿来纸和剪刀,她发抖的手已经不听使唤了。当时我懊悔得很,从小在她身边长大,竟未学得她一招半式。我握着外祖母的手,一点一点地剪着,费了好大工夫,才将一对红红的窗花剪好,可这总算是了却了她的心愿。没多久,外祖母就过世了,那竟然成了她最后一次剪窗花。
  儿时到了年关,贪嘴的我总会跑到外祖母家,吃她点了红点的年馍、匣子里的水果糖、竹笼里的点心,临走时当然也会带上她剪好的窗花。  
  如今过年很少有人剪窗花了,那印在塑料纸上的窗花既漂亮又好贴,然而我更喜欢外祖母剪的窗花。又一个红红火火的中国年马上要到了,我又想起外祖母和那留在记忆深处的窗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