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本市新闻
第03版:副刊
第04版: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
无法替代的美味
古会与秦腔
萝卜飘香
关中窑洞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古会与秦腔
◎孙杰
秦腔自古就是秦人的魂,上千年来,有秦人的地方就有悲凉慷慨、粗犷豪放的秦腔,这高腔大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秦人的筋骨脉络。
每年农忙过后,自然会有集体或者个人出资邀请剧团前来登台献唱,秦声秦韵三天不绝于耳。忙活了几个月的人们自然是不会放过这一难得休憩缓冲体力的机会,少的扶着老的,老的领着幼的,一声“走,看戏走”,熙熙攘攘,有说有笑,村落乡间便人头攒动,都朝着戏园子奔去。在开戏前倘能占一绝好位置,自然是欢快愉悦,但若动作稍有迟缓,便不得不坐在离戏台较远的土堆砖摞上或者墙根底下,不能清晰一睹演员们的粉面扮相。
戏楼前、戏台下,碰见熟人亲友在所难免,如果两人所处地理位置稍远,招一招手、挥一挥头帕、抬一抬拐杖,便算是打了招呼。倘在面前身后,便会有拉不完的家常、说不尽的话题:“今年收成咋样?”“娃娃们可乖?”“他婆他爷身体可好?”……台上是卖力的唱腔,各种摊贩的吆喝叫卖声在台下此起彼伏,两种声音碰在一起就像是在唱对台戏。糕点、棉花糖、麻花、醪糟等各类小吃摊占据了戏园子的两侧,戏台底下黑压压的一片,但也少不了树上、墙上、砖堆上趴着三五成群的孩子。前来看戏是对精神世界的绝好放松和滋养,戏楼给人们提供了聚会、休闲的绝好场所。
祖母一生记下的戏中,最能让其动情的非《王宝钏》莫属了。一出《王宝钏》,唱碎了多少男男女女的心和情;《三击掌》片段中“老爹爹莫把穷人太小量,多少贫寒出栋梁……”;《五典坡》片段中“腰系罗裙少半片,足登绣鞋露趾尖……老了老了实老了,十八年老了王宝钏……”,真实唱出了丞相之女对爱情的坚贞不渝。而祖父最爱看武戏,尤以《金沙滩》看得最多。祖父把杨门忠烈千秋的事迹看了一辈子,戏词记了一辈子。他83岁那年,坐在戏台下面依然能够完整地哼唱出金沙滩中的经典唱段,坐在身边的我分明看到老人在哼唱的时候,浑浊的眼中闪出几滴晶莹的泪光。
每年家乡天度街道举办盛大古会的时候,凡是人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各类行当,都能在古会上见到:耍杂技的、唱大戏的,贩牲口的、掏耳朵的,说媒的、祛痣的,剃头的、卖布的,熬茶的、打牌的……因此,古会又叫“物资交流大会”,会上人山人海,脚步相连,缓慢行进,黑压压的一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古会上的美食小吃是扶风的名片和符号,更是扶风人的记忆。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类小吃摊位,其中的招牌美食就是炒锅肉和臊子面了。挤在古会的人山人海中,乡亲们总少不了要坐在摊位前吃一份炒锅肉。一个火炉,一个直径一尺多的平底铁锅,将煮到七八成熟的猪头肉切片,拌以蒜苗佐料不断翻炒,再将馒头一切为二,扣在肉上,短短几分钟,伴随着蒜苗和肉片的“刺啦”声,整条街道都能闻到炒锅肉的香味,肉鲜味美,过齿难忘。
另一种招牌美食便是空气中弥漫着葱花香味的扶风臊子面了,其香味浓烈持久,人们戏称谁家飘出了“面腥气”就知道谁家来了贵客。因为,臊子面是扶风人招待来客的不二美食。听着秦腔、吃臊子面是绝搭。臊子面做得好不好,用吃的碗数就能评判出来,客人吃得越多,主家越高兴,越能说明这家女人的厨艺不错。
大秦之音如同色香味俱佳的精神大餐,始终陪伴着我们的生活。如今,我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滴血》中周天佑的一段唱词:“祖籍陕西韩城县,杏花村中有家园。姐弟姻缘生了变,堂上滴血蒙屈冤……”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