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
第03版:省四健会专刊
第04版:金融之窗
第05版:专 题
第06版:特稿
第07版:文 化
第08版:专题
标题导航
|
绵延自周礼的文明风尚
敬畏自然方致远
规矩意识传千载
孝老敬贤倡仁义
版面概览
本期发布: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朗读
孝老敬贤倡仁义
本报记者罗琴
焦六村周礼文化园引来青少年参观学习
百善孝为先,孝老敬贤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中庸》中写道:“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说的就是重视仁德的周人推崇“贤”与“孝”,强调要尊贤重孝。
相传,姬昌从羑里解禁回来后,特别思念已故的祖父、父亲和两位伯父,为此他时常泪流满面。有一天,他想到既然不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就该侍奉其他老人,要让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老有所养。于是,他修建了一座养老堂,不仅收留西岐的老人,其他地方来投靠的老人他都接收。因为这件事情,一些贤能之士看好姬昌,纷纷前来投靠。姬昌不仅善待老人,他还求贤若渴。姬昌被释放归国后,他更加励精图治,费尽心思访求贤才。他听说渭水河畔有一位隐者名叫姜尚,此人有雄才,于是马不停蹄赶到那里去拜访;两个人一番交谈后,姬昌见姜尚果然韬略盖世,便邀其出仕,辅佐周邦。相传,姜尚为了考验姬昌求贤的诚意,让姬昌为他拉车,做到了才同意辅佐。姬昌求贤心切,毫不犹豫地亲自为姜尚拉车,于是君臣同心,共建周国。
西周尊贤重孝的故事很多,尊贤,国家得以发展;重孝,家庭得以和谐。周文化中提出的忠孝、仁爱、和平思想,教民向善,期盼和谐,与我们如今提倡的敬老爱幼,倡导社会和谐是一脉相承的。在岐山县青化镇焦六村,相传,村名来历就是源于西周时。这里有一位名叫焦六的老者,他仁慈友善、助人为乐,享誉一方,整个村子在他的影响下,崇尚和睦亲善、团结互助。后来,乡里人便以他之名为村名,教化后人。如今,该村建起了周礼文化园、孝文化主题广场等,还入选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孝老爱亲、移风易俗,村风向上向善,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和谐村。
时至今日,尊贤重孝的美德也已在西府大地遍地开花。麟游县丈八镇饮马泉村李小兰抚养侄子、赡养公婆,几十年来默默付出;太白县太白河镇东青村寇玉兰十余年来照顾残疾丈夫和高龄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支撑起一个家;凤县村民李小虎在嫂子病逝、哥哥离家后,承担起赡养父母和抚养侄子侄女的重任,他一直没有娶妻生子,把自己的大好年华奉献给了这个苦难的家庭……
由周礼延续而来的好风尚,潜移默化地润泽人心,西秦大地上涌现出来的诸多好人,也将美德传承。
分享到
微信
QQ好友
QQ空间
新浪微博
0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
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