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规矩意识传千载
本报记者张琼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青铜器向今人“讲述”周人的故事

  “一个老人去世,老人的想法不能传承,但老人给家里人立下的规矩可以传承,这个规矩就是‘礼’。”这句话是学者余秋雨在宝鸡讲周礼时谈到的,他认为,周礼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是第一次把行政规矩、伦理规矩、社会规矩、家庭规矩、行为规矩定下来的一种礼制。至今,宝鸡老人教育儿孙时常说,要守规矩、懂礼数,这种意识正是周礼在周原大地的渗透、传承。
  周礼中的各种规矩听起来似乎很遥远,其实是对人在社会、家庭、吃穿住行等方面的一个行为规范。比如在家庭中,《礼记》认为:“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大意是父子间要亲近,兄弟同心,夫妻和睦,家人心齐,家庭财富自然就聚集了。周人提倡父慈子孝的伦理规矩,近期热映电影《封神第一部》中,周文王对儿子伯邑考、姬发十分慈爱,而商纣王为了权欲,不仅使计谋杀父亲,还胁迫四位质子杀害自己的父亲,颠覆父子人伦,为天下人所不齿。
  走进宝鸡周原博物院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可以看到青铜簋、銮铃、节约等许多件食器、车马器,让人联想到周人生活的样子。咋样出行、走路、站立、睡觉、吃饭,周礼也制定了规矩。《礼记》中有这么一句:“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大意是,走路不要显出傲慢的样子,站着不要偏用一脚而歪斜,坐着不要伸开双腿像簸箕,睡觉不能趴着。这大概就是西府老人教育后代的那句话——“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如今,许多村庄有村规民约,不少家庭有家规家训,引导人们遵守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岐山县何家村苗家家训很简单,就四个字——“孝”“友”“俭”“家”,教育苗家儿女要孝敬父母、和气友爱、勤俭节约、严教子孙。何家村人、退休教师苗晓智回忆,过去大年初一,苗家儿女齐聚祠堂祭祖后,有威望的长辈给大家发馓子,如果哪些人“不孝、不友、不俭、不家”,就不给其发馓子。过年时,哪个年轻人没吃上祠堂的馓子,就是一件丢脸的事儿。苗晓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生活在周礼之乡,更要懂礼、厚德、守规矩,家规家训经过多次筛选、提炼,就是想给后代留一个做人的框框。”
  至今,周礼中的不少规矩仍有先进性,比如尊重贤长、父慈子孝、礼遇他人、谨言慎行等,当然,也有一些规矩已不适宜于当下,比如过于繁琐的礼节、尊卑意识等,这就需要我们取其精华,理性、科学地继承周礼中的优秀部分。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